一是2020年改造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700萬戶;二是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三是到“十四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城市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項國家工作任務將全面鋪開。
1、老舊小區改造,你覺得應該怎么改?
老舊小區改造是國家統一部署為民辦實事的一項重要決策。老舊小區改造應怎么改?我認為,老舊小區房子一般都是二十年前建造的,房屋滲漏,外墻脫落,室內公用管道老化,室外地面破舊,停車位少,綠化少,智慧安全防控缺乏,養老,托育,家政,醫療,物業等公共服務設施更是缺位。因此,老舊小區改造的思路,一是應在改造房子中,重點要抓住室內公用基礎設施的更新和完善,不要成為房子的外立面漂亮了,而公用基礎設施基本不改樣,居民使用功能仍得不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或仍存在屋漏管裂苦不堪言的窘況,
二是應把建立和改善公用服務設施作為改造的重點,增強小區服務功能。老舊小區是老年人集中居住且多為以后居家養老的地方,出租房子多,弱勢群體也多,因此,在改造中,首先是要加裝電梯。這是大家最期盼的事,采取人性化和優惠政策措施,消除障礙,加快推進。其次是要把改建養老服務中心放在改造的重點,為日后居家養老提供老人需求的點菜式服務,
有條件好的,可以單獨改建,沒有條件的是否可以幾個附近小區改建一個。其三是要增設托育,家政,快遞,醫療等服務設施,其四是要增設停車位和電動汽車充電裝置,智慧安全防控,無障礙設施。其五是要對電線,有線電視線,寬帶,及自來水管道,燃氣管道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改建,改變目前亂拉私接,亂挖私鋪的亂象,其六是要建立投融資機制,財政,社會資本等多途徑參與改造,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2、襄陽今年改造100個小區,你怎么看?
根據襄陽市政府批準的方案,包括襄州區在內的五個城區共有666個老舊小區將被改造——除了今年改造的100個小區外,明年還要改造238個,后年改造完成剩余的328個,具體名單:樊城區441個,襄城區146個,襄州區28個,高新區26個,魚梁洲25個。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小區均為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區,其“特色”包括:小區功能缺失、物業管理缺位等,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就是“臟、亂、差”!然后,敲黑板了!此次小區如何改造,將由計劃改造的小區業主來拍板決定!也就是說,不同于以往相關部門“拍腦門”決定的“紙上改造”,本次改造的方案必須經所改造小區2/3以上業主同意才能通過,而且還要把后續的物業管理等內容定下來才動工,
3、建于五六十年代的老舊小區,直接拆遷或加裝改造,哪個更符合實際?你怎么看?
建于五六十年代的房屋,至今已經老態龍鐘,房齡都有六七十年了,房屋的使用壽命基本到期,多數已成危房,顯然不具有改造的價值,理應拆除重建。事實上這類房屋本身也不屬于舊改對象,而是屬于棚改或者城市更新的范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主要是針對那些房屋本身可以居住,但是市政配套設施老化,公共服務缺項等問題比較突出的居住小區。
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實行舊改,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改善民生、提升民眾幸福感的需要,從舊改的范圍來看,到十四五(2021~2025年)末期,2000年以前建成的居民小區,房齡已經在25年以上,長的可能有四五十年,也即上世紀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屋。這類房屋結構安全方面基本沒什么問題,但是,樓房外觀已經陳舊、破損,有些外墻體沒有節能保溫措施,基礎設施嚴重老化,
因此,有必要對小區內建筑物的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加以維修,同時對市政配套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包括改造提升小區內部及與小區聯系的供水、排水、供電、弱電、道路、供氣、供熱、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類、移動通信等基礎設施,以及光纖入戶、架空線規整(入地)等。對于老舊小區普遍存在,人民群眾反應強烈的亂搭亂建、周邊環境惡劣的現象,加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