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明朝的時候南京比武漢重要,清代的武漢是越來越重要了,可以說清朝是武漢發展的黃金時代。清朝時期,武漢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要了,如果說清朝前期,南京和武漢還不分彼此,差距不大,那么太平天國滅亡后,武漢就遠遠超越了南京,可以說是得武漢者得天下曾國藩的湘軍集團,讓湖南成為南方最有權勢的省份,武漢作為湖南北邊的門戶,也就越來越吃香,幾乎成為一個經濟重鎮和軍事裝備中心。
1、大家覺得武漢人怎么樣?好相處嗎?
我是70后,母親是上海人,我在上海出生并度過童年。父親武漢人,后來父母離婚了,在滬讀完小學,中學大學以及后來基本都在武漢。其實說到底,哪里都有好壞,武漢的很多男性勇敢果斷,有擔當,經常很有義氣,不計較太多。做學問的也很讓人佩服,武漢的女性有不少很能干,性格中有潑辣利落的一面??偠灾c武漢人打交道不是那么累,沒有太多的彎彎繞,但前提是對武漢人的民風民俗有個基本了解,
武漢話里有“您家”“他您家”的敬語,其他評論里說武漢人日常用語不文明,這個事實更多存在于上一輩武漢人。隨著時代發展,我很高興武漢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呈現出新風尚,武漢的市容環境和社會風氣越來越文明,這與武漢外來人口較多也有關系,說普通話的變多了,過去我是欣賞上海的,但是現在我回到上海除了傷感就是失望,因為那種文明的氣息已經所剩無幾了。
2、黎元洪占武漢滅清朝,洪秀全占南京卻敗了,武漢為何那么重要?
從地緣戰略上看,湖南是“四塞之地”,湖南的威脅不是來自江西,也不是廣西和貴州,因為廣西與湖南之間有嶺南屏障。一句話:湖南的東南西三面環山,唯有北面有一個缺口,這個戰略缺口就是武漢!曾國藩出湖南作戰的第一戰就是攻打武漢!可見曾國藩這個人非常厲害,也可見武漢有多么重要歷史上南方有兩個戰略重鎮:南京和武漢!元朝末年的時候,南京比武漢重要,因為武漢北面是大元朝,南面是朱元璋,陳友諒可以說是腹背受敵,當然南京更加重要,
當年朱元璋占領南京后,戰略局勢就煥然一新,最后朱元璋依托南京的虎踞龍盤而一統天下。進入大清朝之后,因為南京曾經是大明朝的國都和發祥地,所以清朝明里暗里都在打壓南京,據說南京的滿營就有2萬之眾,這些個八旗子弟在南京目的很明確就是限制和防范南京的壯大和再次崛起。相對南京來說,清朝更加愿意看見武漢的發展壯大,所以武漢的黃金時代就是清朝時期,
在清代,湖南確實是沾了武漢的光,原本落后的“四塞之地”,因為長江水道和武漢一脈貫通,武漢的繁榮對湖南的崛起具有極大的作用。曾國藩在湖南訓練湘軍后,第一次出省作戰,沒有打江西,而是直逼武漢,占領武漢后,在打九江,然后想出九江而攻南京!結果,曾國藩在九江周邊的鄱陽湖被石達開打得狼狽不堪,差點跳水自殺而死,但是曾國藩的戰略是對的,只要武漢不丟,湖南就不會有太大的危險,
最后,曾國藩能夠東山再起,一舉打敗了太平天國,占領南京,就是依托了武漢這個九省通衢,以及湖南人的“霸蠻”之氣。湖南的兵勇與武漢的地利的結合,是湘軍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清朝時期,武漢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要了,如果說清朝前期,南京和武漢還不分彼此,差距不大,那么太平天國滅亡后,武漢就遠遠超越了南京,可以說是得武漢者得天下曾國藩的湘軍集團,讓湖南成為南方最有權勢的省份,武漢作為湖南北邊的門戶,也就越來越吃香,幾乎成為一個經濟重鎮和軍事裝備中心。
張之洞的“漢陽造”步槍,漢陽鋼鐵廠,成為晚清最大的軍工廠和鋼鐵廠,黎元洪占了武漢,他是要槍有槍,要人有人,占領武漢,湖南馬上就宣布獨立了,湖南的年輕人去武漢當兵的很多,于是乎黎元洪就憑借湖南湖北的勢力,最后居然當了民國的大總統。總而言之,明朝的時候南京比武漢重要,清代的武漢是越來越重要了,可以說清朝是武漢發展的黃金時代,
3、武漢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
從江蘇考大學到了武漢,生活了超過17年,已經成了第二故鄉。從開始不喜歡這里的人不喜歡這個城市,轉變到熱愛這個城市和這里的人,因為對她真正多了了解,每個地方和城市好人壞人都差不多,希望所有人都盡量不要帶主觀偏見去看待問題,這里的人雖然第一感官粗俗暴躁,但是熱情不虛偽,直爽而不做作,生活在大武漢,沒有北上廣深的那么快的生活節奏和那么高的生活壓力,但同時也有著一個大城市該有的繁華,越了解她你會越愛她!希望少點地域黑,無論黑哪里,自尊自愛和諧,少點戾氣多點包容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