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摘過程中,我們有可能不小心折斷果園主人心愛的的櫻桃樹枝,無意識中,給果園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所以為了彌補這樣那樣的損害,果農會把來園內采摘櫻桃的人可能帶來的損失計算到櫻桃的價格中,一斤櫻桃比果農到集市多賣五塊錢。那大姐賣的櫻桃可真不便宜,比集市上貴了整整5塊錢,老公說所有的果園采摘,價格都是比果園貴幾塊錢,因為這幾年進果園采摘的人可隨意吃水果,而且大家都是只挑最好的摘,若遇到我這樣的吃貨,能給人家吃最少一斤優質櫻桃。
1、櫻桃35元,葡萄30元,蘋果都11元錢/斤,為什么今年水果這么貴?
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今年水果確實非常的昂貴,而且價格遠遠超過今年大幅上漲的豬肉。在家庭日常食物當中,水果可能是最大的單項支出了,水果為什么這么貴?是有很多因素共同導致的。首先就是金融資本在炒作,最典型的就是蘋果,去年,蘋果期貨上市,這就為金融資本炒作蘋果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一是因為,期貨有5倍杠桿,1萬塊錢可以撬動5萬塊錢的蘋果,而在以前,你1萬元就只能買到1萬元的蘋果;二是,按照傳統炒蘋果的辦法,那就只能是囤貨,需要倉儲、物流這些非常高的成本,炒期貨則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問題,成本要低得多,
大家注意看,蘋果期貨的走勢,真的是非常夸張:去年2月的時候,蘋果期貨才6327的點位,到現在已經是9679,漲幅高達50%。別以為蘋果漲價了農民賺錢了,賺最多的就是這些玩期貨的金融資本了,因為去年蘋果確實減產比較多,有些地方減產幅度甚至超過一半。所以,即便價格漲了,農民的產量降了,一來一去,說不定比往年還要糟糕得多,
而金融資本完全不同了,只要夠狠夠準,半年可以轉好幾千萬,比如2018年上半年,“黃潤華2018”以近40倍的半年收益率登上冠軍寶座,其獲利品種是蘋果、豆粕和豆油,賬戶凈盈利4166.92萬元。蘋果期貨被炒作得有多瘋狂?僅僅是2018年5月15日這一天,蘋果期貨交易量就達到460萬手——對應的是4600萬噸,相當于中國蘋果一年的產量,全球產量的一半,
(如下圖示,呈現的是中國和世界的蘋果產量)這幾天,蘋果期貨又連續大漲,甚至漲停(5%)。類似的,還有剛上市的紅棗期貨,同樣是被金融資本節節炒高,而金融資本炒作起來的價格,最終會體現到實體經濟當中。所以通貨膨脹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在很多農產品上,就有金融資本在其中呼風喚雨,以前的大蒜(蒜你狠)、生姜(姜你軍)、大豆(豆你玩),其實都是如此,
供需失衡一些水果,剛剛上市的時候,肯定會貴一些,等到大量新品集中上市之后,價格才會逐步降下來,這也是普遍規律。氣候異常農業是個靠天吃飯的行業,但天災會導致水果大量減產,比如上文說到的蘋果,去年就因為主產區大范圍凍害影響,導致全國蘋果減產25%左右,梨減產20%左右,這必然會體現到價格上面,氣候異常還會導致天氣突然變得非常溫暖,比如今年進入4月份以來,天氣迅速變熱,那么大家對水果的需求量就會大幅提升。
2、果園采摘櫻桃15塊一斤,果農采摘到集市上賣10塊一斤,為什么差價這么大?
這幾天不想寫問答,覺得挺郁悶的,于是今天和老公一起,我們去摘櫻桃吃,順便散散心,樂呵樂呵,以前我們經常到這位大姐果園摘櫻桃吃,每年都來摘,俗話說的好:人勤地不懶,果園大姐種的櫻桃樹都很勤快的掛著紅的黃的果實,櫻桃園里碩果累累。我曾經揚言說,我這樣的大肚漢到櫻桃園里采摘櫻桃的話最合適,我能吃人家兩斤櫻桃回來,其實是我說大話而已,
喜歡親自到櫻桃園里采摘,是因為喜歡采摘過程,每次到了櫻桃園,我會從東走到西,在從南走到北,把地里櫻桃長勢了解透徹,哪棵樹是美早,哪里有黃蜜,哪棵黃蜜熟透了,那棵掛果多長的大,熟的多,我基本上心里有數。老公今天表現很不錯,在一棵黃蜜櫻桃樹下一個勁采摘,我遠遠的喊道:你好歹換棵樹摘啊,不能只薅一只羊的羊毛啊,
而我只負責滿地挑最大最甜的櫻桃吃,這棵樹上揪一個,那棵樹上揪一個,不入眼的我還不愿意摘。話說老公的工作速度還真是沒得說,不過質量沒法恭維,摘的櫻桃大小都有,甚至還有幾個爛了的果實,櫻桃園主人以每斤15元的價格賣給了我們六斤多,正好一百元,不到九點半,我們離開了櫻桃園,走到鎮上時,突然想起來今天是趕鎮上集的日子,反正回家也沒打算干啥,還是趕大集吧,集市上賣櫻桃的可真多,打聽了幾家價格,黃蜜全部是十塊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