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與【重慶府】、【順慶府】、【保寧府】、【夔州府】、【嘉定府】、【廣元府】、【潼川府】、【雅州】同為【四川布政使】下轄的【府級政區(qū)】,相當于的【地級市】一級。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駐地,也即【四川】首府,其中,【成都縣】與【華陽縣】是【成都府城】的附郭縣。
1、明朝的成都府在哪里?包括如今的哪些地方?
【成都府】是一個設(shè)置于公元757年,廢止于公元1913年,并在元朝被短暫改制為【成都路】(公元1256年-公元1371年)的【府級政區(qū)】,它存在于中晚唐、前蜀、后唐、后蜀、兩宋、明、清等政權(quán)治下。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駐地,也即【四川】首府,【成都府】與【重慶府】、【順慶府】、【保寧府】、【夔州府】、【嘉定府】、【廣元府】、【潼川府】、【雅州】同為【四川布政使】下轄的【府級政區(qū)】,相當于的【地級市】一級。
明朝【成都府】下轄當時的:成都縣、華陽縣、雙流縣、郫縣、溫江縣、新繁縣、新都縣、彭縣、崇寧縣、灌縣、金堂縣、仁壽縣、崇慶州、漢州、簡州、井研縣、資縣、內(nèi)江縣、安縣、蒙陽縣等3州17縣,其中,【成都縣】與【華陽縣】是【成都府城】的附郭縣。明朝【成都府】所轄地域,對應(yīng)到我們今天,大體上包括: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的:成都市區(qū)、郫都區(qū)、金堂縣、都江堰市、崇州市、新津縣;四川省德陽市下轄的:德陽市區(qū)、廣漢市、綿竹市、羅江縣、什邡市;四川省綿陽市下轄的:綿陽市區(qū)、安縣;四川省阿壩州下轄的:茂縣南部、理縣、汶川縣;四川省資陽市下轄的:資陽市區(qū)、簡陽市;四川省眉山市下轄的:仁壽縣;四川省內(nèi)江市下轄的:內(nèi)江市區(qū)、資中縣,
2、現(xiàn)在成都的主城區(qū)指的是哪些區(qū)域呢?
成都的主城區(qū)歷史上經(jīng)歷了幾次變化,早期的時候只有三個區(qū),東城區(qū),西城區(qū)和金牛區(qū),后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變化,城市版圖逐漸擴大,主城區(qū)又演變?yōu)榻鹋^(qū),成華區(qū),錦江區(qū),武侯區(qū),和青羊區(qū),這五個都是行政區(qū)域,后又從武侯區(qū)劃出幾個街道組建高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即高新區(qū),這就組成了成都最經(jīng)典的主城六區(qū)。隨著二圈層區(qū)域的發(fā)展壯大以及天府新區(qū)發(fā)展理念的提出,成都最新的主城區(qū)又有了新變化,目前,除了原有的六城區(qū),現(xiàn)又增加了新都區(qū),龍泉驛區(qū),溫江區(qū),雙流區(qū),郫都區(qū)以及天府新區(qū),共12個區(qū)域!,
3、大批四川人遷移至山東的歷史情況究竟是怎樣的?
人口過億的山東,其實有很多人祖上都來自四川,尤其是膠東半島地區(qū)。根據(jù)《萊州地名志》等記載,山東萊州1068個村中有751個四川移民村,招遠市724個村中有33個四川移民村,昌邑縣812個村子里,也有129個四川移民村,膠東半島的古萊州、登州之地,有很多的移民祖上都來自于四川之地,而這些移民,都是明朝初期由朝廷主持進行搬遷的。
明初山東人丁凋零,海防虛弱亟需充實北宋時期的山東地區(qū)非常富有,然而在靖康之變后,山東落入金朝之手,從那時候開始,山東與當時北方大多數(shù)地區(qū)一樣,開始急速衰落,宋末與元朝時期,山東之地戰(zhàn)亂頻仍,田地荒蕪,使得人口不斷減少。明朝建立之初,山東地區(qū)成為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塊心病,當時大量被其擊潰的敵人退守到山東沿海之地,與日本的倭寇串聯(lián),形成北方的倭患,
有了倭患自然需要進行防備鏟除,但那時的山東人丁稀少,沒有充足的兵源。為了移民實邊,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招募移民遷到山東沿海,但效果并不明顯,遠不如湖廣填四川的規(guī)模,所以只能另想辦法,瓦解大夏舊部,遷移川地之民到山東古代的“湖廣填四川”是一場非常著名的移民運動,四川之所以需要“填”,就是因為元末明初的四川,因為戰(zhàn)爭出現(xiàn)了人口銳減,所以需要外來移民補充。
從這方面來看的話,四川本身也不是什么人口充裕的地方,那么明太祖為何還要從四川大量遷移居民到山東去呢?其實,明太祖朱元璋遷走的四川居民并非尋常,而是大夏舊部,所謂的“大夏”是元末眾多起義軍之一,大夏之主明玉珍在明朝建立后被流放高麗,但在大夏的主要活動地西南一帶,仍舊大量舊部殘留著。大夏亡后,駐守成都的三萬將士歸順明朝,這三萬將士加上其背后的家眷親族,規(guī)模龐大不可小覷,對于這樣的心腹之患,朱元璋自然要妥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