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腸粉,很多人都會想到廣東人,沒錯,也只有廣東人那么愛吃腸粉啦,我曾經去過安徽合肥,和浙江溫州,在這些地方都是找不到腸粉的存在的,也就是腸粉出了廣東,基本上就看不見了。多數認為,腸粉起源于廣東一帶,又有人說“腸粉起源于廣東,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
1、你覺得廣東腸粉怎么樣?
喜歡廣東的腸粉。腸粉有很多種的搭配,可以有雞蛋,肉,油條,還也可以用各種蔬菜汁做成彩色的,漂亮,美味,湯汁也是廣東腸粉的一個亮點,有些是直接淋生抽,大部分的腸粉都有專門熬制的湯汁,與腸粉融合在一個,那才叫一個美,個人覺得湯汁是用生抽,蠔油,香菇,炸蒜熬制而成的,味道鮮美極了。最美味的腸粉還要到最傳統的地方吃才能吃到最好的味道,
2、為什么廣東人這么愛吃腸粉?
因為腸粉好吃,味道好,口味豐富,口感軟滑細膩,清爽易消化,不管是老人還得小孩子都可以吃。能吃好又不吃撐,選擇腸粉也是最合適的,說到腸粉,很多人都會想到廣東人,沒錯,也只有廣東人那么愛吃腸粉啦,我曾經去過安徽合肥,和浙江溫州,在這些地方都是找不到腸粉的存在的,也就是說,腸粉出了廣東,基本上就看不見了。根據我目前的課程來看,現在廣東腸粉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鐵板腸粉,一個蒸爐有好幾層的腸粉爐,兩盤一份,這種腸粉一般都是用粘米粉調漿,特點是價格便宜、出餐快,技術含量不高,成年人一般做一次就會了,
第二種就是石磨腸粉啦,其實石磨腸粉也是鐵板腸粉,但是他的腸粉爐比較大,一盤就夠一份了,其次就是石磨米漿,用的是大米磨漿,再口感和味道上面又提升了一個階梯,技術難度不高,也是廣州目前最火的腸粉,售價略高于鐵板腸粉。第三種就是布拉腸粉啦,需要用布平鋪在蒸籠上面,倒漿,然后放餡蒸熟,刮出來,再卷起來,包住餡料就行了,
3、你覺得廣東腸粉好吃嗎?為什么那么多人吃?
拐進一家熟悉的腸粉店,點一碟鴛鴦腸,配一碗艇仔粥,蒸汽與香氣彌漫中,很多廣州人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腸粉起源于廣東省的漢族傳統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咸、甜兩種,咸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
關于腸粉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最早是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又有人說“腸粉起源于廣東,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不過多數認為,腸粉起源于廣東一帶,相傳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后,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面粉可制春卷。遂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然后用鐵炊具通過蒸汽蒸成一張類似河粉一樣的米膜,
北風南味,別具特色。而這種把米磨成米漿的工藝是現代腸粉的前身,不要以為腸粉的餡料最重要,其實粉皮才是占據腸粉口感的絕對C位,有些人將只有粉皮而沒有其他餡料的齋腸粉作為檢驗該處腸粉出品是否上乘的標準。腸粉對于粉皮的制作要求極高,要透薄不可破,入口要純滑清爽,又要彈牙回味,因此制作的原材料也極為關鍵。一般認為,香米米皮香味更濃,陳米米皮則較爽滑通透,因此很多師傅也會將兩種混合磨漿,以結合兩者優點,使口感更佳,
一張張口感純滑的米漿面皮,包裹著細碎的肉粒,夾雜著蛋的清香,再淋上精心調制好的醬汁,入口清爽彈韌,口留回味,味蕾在舌尖綻放,由此開啟新一天的清晨。從布拉腸蒸煮到抽屜式腸粉,開在廣州荔枝灣旁老街巷里的明記腸粉,看似不起眼,但已經陪伴老廣們走過了38個年頭,選米,浸泡,磨漿,以純米漿為底,拉得薄一點,平一點,再搭配獨門豉油調味,這樣的腸粉吃起來才夠細韌爽滑!都說廣州早餐千千萬,但很多人愛的還是那熱氣騰騰的拉腸,大概是廣州人都有一個“腸粉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