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村的農產品滯銷了,你會怎么辦。農產品滯銷,在我們這里已不是什么多大的難題了,農產品滯銷問題由來已久,對于農民及種植者來是再熟悉不過了,認為不應該滯銷,或者意思是市場售價別賣高、再低一點價格產地不會出現滯銷,說實話,農產品深加工雖說是一種無奈的轉型,但也更是農產品的另一條出路。
1、一方面果農菜農產品滯銷,一方面市場價格高,這其中的矛盾在哪里?
水果、蔬菜,產地已出現滯銷,市場價格那么高?矛盾出現在什么地方?其中包含的意思是:市場價格那么高,怎么會出現產地滯銷?認為不應該滯銷,或者意思是市場售價別賣高、再低一點價格產地不會出現滯銷。也就是說,對于市場銷價、產地低價位收購,怎么還會出現滯銷的不理解,沒搞明白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家里的水果或蔬菜,收價越收越低,收貨的人也是越來越少,
收價一斤幾角錢,然而市場價一、兩元一斤,超市,零售攤位三元以上一斤,怎么還會出現滯銷?其實,道理很簡單,你搞明白了,也就不奇怪了。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從產地收貨情況,就會知道市場情況。相同的道理,從市場銷售情況,就會知道產地收貨情況,做農產品生意,都知道上坡生意好做。收價上漲趨勢,收著漲著,貨越收越少,只顯得收貨的客商再增加,
不用問,市場好行情。同樣說明了一點,供小于求,供小于需,這樣情況下的生意閉著眼也賺錢。這樣的情況下,產地貨會脫銷,搶著收貨怎么會滯銷?相反,下坡路生意難做,收價下滑,越收價越低,收貨的客商慢慢稀少,不用問,市場濫行情,銷不動,賠錢生意。說明產大于銷,產品過剩,硬著頭皮,想辦法減低成本,也無能回天,無法改變賠錢的命運。
這樣的情況下,賠錢生意,不是不想收貨了,而是賠不起了,所以收貨人越來越少,產地出現滯銷,市場行情價,每車貨平均的銷售價,減去收購價,再減去收貨支出費用、包裝費用、運輸費用、市場費用及其它開支費用,這些費用都是成本價。銷價減去成本價,就是差價,正差價則賺錢,負差價則賠錢,市場價大于產地收價是正常的,因為農產品從產地到市場,其中包括好多費用成本。
但市場價高于產地價是賺是賠?要看差價是正是負?算成本賬的時候,往往還忽視了農產品的消耗,水果和蔬菜貨價期短,難免出現壞損,還有看不到的水份賒耗,這都要算進成本里的,零售攤位,有其成本算法。同時和工薪層工資水平比較,收入要高于或成倍于工薪層,其中原因也許你能理解。那么零售價就出來了,這個問題,看似復雜,其實簡單,你搞懂了也便明白了。
2、農村農產品滯銷,有什么辦法能幫到忙?
如果你們村的農產品滯銷了,你會怎么辦?這個問題對現在的我可以說問的正是時候(因為我們這里土豆剛剛消售完),農產品滯銷,在我們這里已不是什么多大的難題了。我們這里的農產品是以土豆為主,連年的市場低蘼,不但沒有把我們壓垮,卻成就了我們這里村民的大膽經營的方式,自己搞銷售心里有了膽識、出門闖市場長了見識、對新的營銷方式加深了認識。
再不受經銷商們價格的約束,自己的產品自己說了算,同時也促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具體方式方法就大至以下幾點吧,可供參考因地制宜吧。一、主動開發市場,變被動為主動,由于經銷商的暴利,我們的農產品豐產了,卻不豐收(收益),他們掌控著價格,很難讓我們的產品有較高的收益。要想擺脫經銷商的掌控,自己的產品自己說了算,我們只有,變經銷為直銷,把握市場信息,自己直接去市場銷售,
其實,這種方式給廣大消費者省了錢,我們也得到了實惠。二、避開銷售低蘼期,冷藏儲存,也許是我們這里是土豆主產區吧,每個村鎮都有大中型的冷庫。每年,別管市場行情如何,經銷商們都多少都囤積些土豆,等出售高峰期過后,他們就出庫,來彌補市場的需求,從中牟利,經銷商們敢存,咱老百姓更敢存。以前冷庫好象給經銷商準備的,
現在不行了,咱老百姓看市行情不好,也不急著除理了,把農產品自己存庫了。等市場回暖,咋賣都可以,三、積極發展電商的促銷,以貨真價實讓消費者得到實惠,隨著科學信息的發展,網絡無疑是一個難以估量的大市場,網購,也成了現在風靡全世界的風景。我們的農產品,也要跟風趕行,學習那些有名的網絡銷售名人,利用各大平臺,積極勇躍搞好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