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歷史資料記載,河南是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從中原地區走出去的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客家人講究根,所以才會來到河南來尋根。客家人大多是在金滅宋時南遷的漢人,那時的京城在河南開封一帶,漢人有尋根祭祖的特性,所以客家人到河南尋根,說客家人總是到河南來尋根的緣故。
1、客家人與河南有什么淵源?
在羅香林杜撰了客家中原南遷說之前,客家與河南沒有關系,因為客家是畬族的一支,并稱畬客。現在的客家與河南的關系是,虛構的親戚關系,歷史記載,從來沒有河南人遷廣東,只有河南人遷江蘇、浙江的記載,但南京人,杭州人都不叫客家人。客家人杜撰西晉河南人遷廣東成客家,但唐之前廣東沒有一個入史人物,人家遷到江浙都是人才,難道遷到廣東的都是笨蛋?這不成立,說明河南人晉,宋遷廣東是虛構的,
2、都說客家人來自中原,為何現在中原地區沒多少人說客家話了?
客家人是父系中原、母系山畬。但他們很忌諱別人說破這一點,就編造出都是源于河洛、都是祖籍固始、都是名門之后的故事,并且用建祠堂修族譜等形式刻意加以強化,如果誰不信,可以去查查客家人的族譜傳說,基本錯不了!其實,這幾個“都是”暴露出不可能是真實的,那么龐大的客家人族群怎么可能來源那么狹小呢?話說回來,混血漢人沒什么丟人的,所有漢人都是這種情況,根本沒有純種漢人!。
3、客家人的祖上是河南人嗎?
據歷史資料記載,河南是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從中原地區走出去的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客家人講究根,所以才會來到河南來尋根,但是為啥河南人要到山西大槐樹尋根呢?不是說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而且河南是很多人的故鄉嗎?關于此問題,我的淺見是:客家人其實是中華先民從古至今,從中原地區遷徒至世界各地的人。
之所以自稱客家人,原因也在于此,古代中原地區基本就是如今河南省及周邊地區。這個遷徒時間非常漫長,據史載,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了,并且跟戰亂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原戰火連天,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南下。比如:晉代衣冠南渡、宋朝南渡等,反正跟戰亂有很大關系,還有其它一些例證:例如臺灣的客家人自稱“河洛人”、“河洛郎”,而且閩南話也叫“河洛話”;客家人的姓氏、民風民俗、節日慶典基本上都來源于中原、河洛地帶;在廣東的漢族三大民系中(客家、福佬、廣府)也都有詳細的史實記載,說明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原。
所以說客家人總是到河南來尋根的緣故,其實這個真的是人云亦云造成的一個說法,至使后人相信自己先祖就是山西大槐樹下移的民,起的源。說句撕心裂肉的話,實際上,很多人壓根就沒有老族譜,現在所謂的山西大槐樹移民的家譜幾乎全都是清朝乾隆以后修編的,即使有也在數百年的戰亂饑荒中丟失殆盡了,也無從談起祖宗是來自何方之談了。
宋之前,平民是不修族譜的,族譜只能是官方修訂,到了金元時期,少數民族入駐中原,更不要說平民了,連官也很難去修訂族譜了。直到清朝,在民間突然興起建族譜之風,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祖源在哪?而從古時山西移民又多,也就人云亦云稱也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的民,這種說法合情合理,也是慢慢形成了河南人大部分都是從山西大槐樹下說法。
客家人大多是在金滅宋時南遷的漢人,那時的京城在河南開封一帶,漢人有尋根祭祖的特性,所以客家人到河南尋根,元末之際天下動亂,中原慘遭戰禍,十室九空,而山西沒有被戰火波及,人口眾多,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下令將山西的幾十萬人口陸續遷移至中原。其中重要的集散地在洪洞廣濟寺,出發時在一棵大槐樹集合,然后被遷移至中原各處,
“問我祖先在何方,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上老鸛窩”,所以現在河北河南山東等一大部分人的根在山西,所以說,中華民族是一個融合在一起幾千年的民族,除過這些還有因婚嫁、經商、逃荒等諸多方式移民至各個地域的中國人相當多,大家以后切莫有地域摸黑和攻擊,就事論事,分清道理,說不定自己就是來自于某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