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社區生鮮圈,一個小區有4家實體店,6個團購群,怎么看。作為生活在濟南的普通老百姓,對濟南方方面面的變化是有切身體會的,不由得從心里點個贊,濟南作為省會城市,前幾年發展令人堪憂,現在濟南正在修地鐵,相信過幾年交通更暢通,盈利者寥寥,所謂新零售的模式,至今都是個謎。
1、濟南大力打造智慧社區,首批200個社區配備智慧社區自助服務一體機,你怎么看?
濟南這幾年的發展日新月異,城市整體面貌有了很大的提升,天藍了,樹綠了,路闊了,街美了。濟南作為省會城市,前幾年發展令人堪憂,濟南市民眼巴巴看著其他的城市飛速發展,回頭看看自己的霧霾,堵城,省會大縣城的稱呼,不由得從心里著急。作為生活在濟南的普通老百姓,對濟南方方面面的變化是有切身體會的,不由得從心里點個贊,
一是基礎設施越來越好。這么大個城市,細說起來,肯定有這里那里不滿意的地方,但總體來說城市建設不斷完善,拆違拆臨過后,馬路變寬了,街邊多出了許多綠地、小公園,前段時間轉了轉,很多地方都快不認識了,花紅柳綠,看著心情舒暢。原來坑坑洼洼的小路,現在也都打通,變得平整好走了,坐車從經十路上轉一圈,感覺也不那么堵了,
現在濟南正在修地鐵,相信過幾年交通更暢通。二是施政越來越聚民心,老舊小區改造,使很多破破爛爛的小區煥然一新。改造了暖氣,天然氣,加裝了保溫墻,小區路面硬化,規劃停車位,規劃健身小廣場,加裝電梯等等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社區工作越干越好,有的針對老年人白天無人照料問題,開設了長者日間照料站,有的針對孩子放學無人看管問題,開設“四點半”課堂,看出來是真心想為市民解決問題。
三是為民服務更人性化,像這次依托互聯網,配備智慧社區自助服務一體機,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信息公開,能網上辦的事就不讓群眾跑腿,為群眾提供便利,節省人力物力和精力,初衷非常好。對于互聯網技術,年輕人喜聞樂見,但社區年齡偏大的居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這就需要在后續過程中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點,真正維護好,發展好,讓群眾會用,愿意用,能長期用,真正從從群眾的辦事角度出發,確實為群眾省時省力,
2、濟南社區“生鮮圈”競爭激烈:一個小區有4家實體店、6個團購群,你怎么看?
濟南社區生鮮圈,一個小區有4家實體店,6個團購群,怎么看?實際上,很早之前我就在研究這個問題,關于生鮮品的創業,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店方面,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九死一生,難有盈利!第一、生鮮實體店和電商都是偽命題。這是一個被資本吹起來的創業風口,是對傳統大賣場和農貿市場的細分化與便利化的實踐,但是,對于這類周轉率高,低毛利,高損耗的民生類商品,讓它進入高房租,高人工費、高流量費和獲客費的店鋪和電商經營,真的合適嗎?本人從事商業和超市管理十多年,對于超市生鮮經營有深刻的理解。
從九十年代,外資商超進入中國,到2000年—2008年左右中國商超業迎來大擴張時代,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樂購、佳世客、易初蓮花以及樂天瑪特等一大批外資商超,開啟了大跨步時代,本人正是這個時期進入商超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也是在大擴張時代,以沃爾瑪為首的商超零售業,提出了一個經營理念——“農超對接!”雖然當時口號提的響,但是真正能落實的還是少數,為什么?主要是當時的物流行業還欠發達,而這些大賣場的地點又相對分散,雖然一段時期的擴張迅猛,但是仍難以實現農超對接,
后來,國內商超異軍突起,出現了以永輝為代表的把生鮮作為核心競爭力的超市,實際上,這永輝理念并非原創,只不過在資本市場上永輝是喊的最響亮的。國內商超的崛起,直接導致了外資商超的潰敗,樂購被華潤萬家收購,騰訊入股家樂福,物美收購麥德龍,阿里入股大潤發等期間,生鮮噱頭有所減少,新零售的理念開始盛行,以盒馬鮮生、超級物種、共享貨架等新模式開始出現。
電商開始出現一大批生鮮電商,比如美菜網、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呆蘿卜等,但是,盈利者寥寥,所謂新零售的模式,至今都是個謎!第二、生鮮便利店的盈利之困。濟南出現生鮮圈,并不新鮮,類似的現象在很多大中城市都出現過,尤其以水果店為主的一大批連鎖公司,在有些蕭條的街道,成為了一道似乎還算靚麗的風景線,但是,真正參與其內的創業者最有感觸,盈利之路,何其艱難?當生鮮在大賣場的時候,它作為民生商品,被賦予了一種神圣的使命,那就是拉人氣!舉例來說,有為數不少的超市常年促銷雞蛋和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