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標志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87師、88師、148師、62旅80多萬人,自己統計傷亡30萬,9月18日事變后,日本占領了東北三省和熱河,淞滬之戰始于1937年8月13日,盧溝橋后事變,松湖之戰8月13日事變。
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標志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日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在中國境內軍事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謊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今盧溝橋鎮),但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對宛平古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29軍37師219團奮起反擊,進行了頑強抵抗。“七七事變”拉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9月18日事變后,日本占領了東北三省和熱河。1935年進軍山海關,成立自治政府,防止冀東共產黨。日軍開始向華北滲透。《和梅協定》賦予了日本駐軍在北平的合法駐扎權,所以北平有駐軍是正常的。9月18日事變,中國軍隊沒有抵抗,所以戰斗沒有打起來。與政府無關。盧溝橋事變是中國政府軍在29軍的正式抵抗,蔣介石中央政府也發表了抗戰宣言,于是中國政府決定參戰,于是7月7日事變是全面抗戰的開始。
2、淞滬會戰,是不是八一三 事變松湖之戰8月13日事變。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會戰,被稱為日本第二個上海事變)是抗日戰爭中中日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次會戰,淞滬之戰始于1937年8月13日,盧溝橋后事變。蔣介石在上海主動反擊,是為了將日軍入侵方向由北向南改為東向西,以利長期作戰,中日雙方共約100萬兵力投入戰斗。這場戰斗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2個旅20多萬人,宣布傷亡4萬多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87師、88師、148師、62旅80多萬人,自己統計傷亡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