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們所說的“關中”,基本上指的是陜西省的渭河平原地帶。綜上,關中廣義是指國家“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寶雞、銅川、渭南、楊凌、商洛、運城、臨汾、天水、平涼、慶陽等城市,狹義是指陜西省的西安、寶雞、銅川、咸陽、渭南,為什么叫作“關中”,這是因為渭河平原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有四個易守難攻的很著名的古代關隘。
1、關中是指哪里?
謝邀!我是出版社的編輯,喜歡中華文化,歡迎來liao!平常我們所說的“關中”,基本上指的是陜西省的渭河平原地帶。我來簡單說說,“關中”都包括哪些地方?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陜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運城和臨汾兩市,總共秦晉兩省六個地市,這也是國家“關中平原城市群”包含的城市。由于渭河發源于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自寶雞流入陜西境內,自西向東流經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由于渭河流經地方都是沖積平原,所以在陜西省域來說,稱為“渭河平原”“關中平原”,站在我國疆域范圍來說,稱為“關中盆地”,
關中平原地處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黃龍山、梁山等)和秦嶺山脈之間,這一片地域十分遼闊,因此還被稱為“天府之國”,有條友會說,這不是說成都的嗎?其實,這詞最早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形容關中的。不是陜西被稱為“關中”,而是陜西包括“關中”,如上邊所說,關中包括了陜西省的四個地市,關中盆地還把陜西省分為了陜北、關中、陜南三個區域。
狹義地來說,陜西的關中包括了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而為什么叫作“關中”,這是因為渭河平原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有四個易守難攻的很著名的古代關隘。關隘?是的,就是古代打仗時守備的關隘,分別是東函谷關(后亦稱潼關)、西大散關、南武關、北蕭關,這四關也被稱為“秦之四關”,由此,在這四個關之中的范圍就被稱為了“關中”,或者“秦中”,也被大家稱為“八百里秦川”。
這四個關隘,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可謂戰功赫赫,所以,就引來了“關中”之說,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東函谷關(后亦稱潼關)和西大散關之間的部分,被稱為“關中”,這種說法不太被認可,四關之說比較受大家歡迎。綜上,關中廣義是指國家“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寶雞、銅川、渭南、楊凌、商洛、運城、臨汾、天水、平涼、慶陽等城市,狹義是指陜西省的西安、寶雞、銅川、咸陽、渭南,
2、關中的北大門蕭關,到底在哪里?
的確!按照題主所問,蕭關至今都沒有公認的方位。蕭關有許多種說法,如隴山關說、瓦亭關說、三關口說、硝河城說、開城說、古城說、固原城北十里鋪說、海原縣石硤口、同心縣的紅古城、環縣說等,如果非要糾結蕭關的具體地址,那么大福讀史只能回答:蕭關是歷代王朝西北邊防要地,它的設置是隨著匈奴、突厥、吐蕃、黨項、蒙古等不同族群的入侵路線而選擇的,但是大致都跳不出兩大通道。
拋開蕭關的具體設置地,關于以上蕭關的爭議地,如果翻來地形圖,再將其代入的話,你會發現他們普遍都分布在四個地區附近——環縣,平凉,固原,同心,實際上,這四個地方都處在陜北高原的河谷中。固原、同心位于清水河谷,平涼位于涇水河谷,歷史上的漢蕭關、唐蕭關、宋蕭關都位于此一路;環縣則位于涇水河上游的馬蓮河河谷,這也是歷史上秦蕭關的遺址所在地,
對比馬蓮河一路,清水河—涇水一路則更為重要。依照圖中所示,六盤山以西、同心——環縣以北自古為少數民族的聚集地,一者:六盤山以西方向的少數民族若要入侵關中,則必須經過清水河與涇水和連接之處,然后他們或者順著涇水直達關中、或直下隴縣到達今鳳翔地區(西漢時的回中宮即在隴縣之北,故而人們又把自隴縣至鳳翔的通道稱為回中道)。
北宋反擊西夏修筑的平夏城二者:同心——環縣以北的少數民族若要入侵關中則經常會經過清水河流域,他們所看重的即是清水河河谷水草豐美,地形開闊有利于騎兵奔馳,當然,環縣一路亦是防范之一,但是相對而言就顯得比較難行。歷史上無論是漢時的匈奴、唐時的突厥和吐蕃、宋朝時的西夏黨項都偏向走清水河——涇水或六盤山——涇水或六盤山——回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