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爭奪戰正式宣告結束,劉備丟失了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之地,荊州除了南陽郡以外,大部落入東吳手中,而丟失了荊州的蜀漢則成為了三國之中最弱的一個,陷入慢性死亡之中。縱觀三國時期,荊州始終是魏、蜀、吳三方爭奪的焦點,甚至在荊州大地上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分別是赤壁之戰、襄樊之戰、彝陵之戰。
1、三國時期,荊州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荊州丟了,難道真的是萬劫不復了嗎?現在都把這個都歸咎于二爺,是否妥當?
荊州到底有多重要呢?這么說吧,它是中國古代戰場重最重要的一個戰場,一般被稱之為荊襄戰場。南宋時,它是宋蒙對峙最激烈的戰場,相對于距離統治核心十分接近的江淮戰場,荊襄戰場的關鍵點在于,拿下它,就能夠一步到位,既能直接占領南方政權的大后方,蜀地漢中,又能沿江直下,橫掃江東,徹底滅亡南方政權,讓南方政權再沒有反手的機會,
當年蒙宋襄陽對峙6年,最終告破,城破不到一年,南宋就宣告滅亡了,可見襄樊戰場之重要性。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成為了整個大后方最重要的戰場,也是整個民國政府的軍事中心,其戰略位置決定了大后方能不能堅持到最后,如果武漢一失,那么大后方基本也就保不住了。而荊州之于三國,就更加重要了,赤壁之戰,曹操的首要目標就是劉表所據之荊州,拿下荊州,入蜀平劉璋,還是過江下江東,那就只是時間問題,南方政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還手之力,畢竟一馬平川,沒有什么雄關可守。
而赤壁之戰后,荊州實際上作為一個大省一般的存在,是被魏蜀吳三方瓜分了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荊州政治中心南郡被劉備和孫權給瓜分了,而整個荊州,得到最大一塊肥肉的是劉備。劉備的霸業,沒有荊州作為跳板,是根本建立不起來的,首先,赤壁戰后,劉備占據荊州,依靠荊州的人口和經濟,取下了益州,才算站穩了腳跟。但劉備作為三國之中最弱的一方,他想要贏得機會很小,占據荊州作為遏制盟友孫權發展,以及兩面出兵曹魏就十分重要了,
在諸葛亮的構想中,從荊州方向和漢中方向兩面出擊曹魏,那么想要北伐贏得機會就大得多。畢竟,曹魏需要兩面據守,而這兩個戰場都十分重要!漢中方向直接可以威脅北方大糧倉關中,荊州方向又能威脅到曹魏的政治中心,這真的是一個十分頭疼的問題,到底是哪邊分兵多一些?即便不能攻城略地,但這種出兵策略,能夠實現蜀漢的經濟發展,以此來逐漸彌補國力不足的問題,
曹魏守荊州方向的進攻,那么西北戰場就難以完全萬無一失,蜀漢完全可以放心在這個地方掠奪人口,遷移百姓,不斷壯大。而對于東吳這個不怎么靠譜的盟友,荊州握在手中,就可以徹底遏制住東吳的發展,畢竟東吳據有荊州,其發展的主要方向,并不會是北方的曹魏,而是益州,“竟長江以極”是孫權一生都想要實現的戰略目標。唯有徹底掌控長江以南,東吳才有翻轉騰挪,正面對抗曹魏的能力,
對于曹魏來說,荊州市打破三國鼎立最重要的戰場,拿下荊州,就可以直接入蜀,亦可沿江而下,直逼建業,建業哪里有什么險可守?對于古代王朝而言,政治中心一完蛋,統治基礎基本等于被摧毀,各地豪強們就再也按不住,投降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沒有荊州的蜀國,等于喪失了一切發展壯大的機會,所以沒有了荊州,諸葛亮只能通過不斷北伐,或以此頻繁調動魏國軍隊使其不能主動進攻,或掠奪人口發展自身,但效果都不理想,畢竟,從漢中出兵,成本太大,后勤運送實在太困難了,
2、三國時期的荊州有多大?你如何評價?
誠邀,如題。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之中,吳魏都設有荊州刺史,那么荊州的地盤到底有多大呢?其實三國前期,也就是劉表任荊州刺史時,荊州的地盤還是很大的,是時天下共分十三州,荊州北臨司隸,東臨揚州,西接益州,南抵交州,單論面積大概是十三州里最大的吧。這時候的荊州刺史部領有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用今天的地理區劃來說,大概北到河南;南抵兩廣;東至江西;西達貴州,的確是相當廣大的區域。三國后期,荊州被魏國和吳國瓜分,其中,魏國以南陽,襄陽,樊城三個郡設立荊州刺史,吳國以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等六個郡設立荊州刺史,總的來說,荊州的地盤變小了,小編認為,荊州處于四戰之地而又土地肥沃,兵精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