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足適履”“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這些由典故形成的成語,引申后成為與“客觀規律或本質”等哲學觀念相關的含義,就更有普遍意義了來的是時候總成語描述,“說曹操曹操到”是一句流行的俗語,寓言形成的成語“狐假虎威”引申為壞人憑借某種勢力或靠山,顯示自己。
“說曹操曹操到”是一句流行的俗語。形容曹操的耳目眾多,動作迅速無所不在,隨時都可能出現在你我面前,是必須要提防的人。典故漢獻帝在李傕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處后繼續追拿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已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后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民間說法是曹操主動前來護駕,與三國演義稍有不同(見《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且說曹操在討伐董卓之后,曾任東郡太守。當時山東黃巾又起,他與濟北相鮑信共同討伐黃巾,招安降兵三十余萬。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為鎮東將軍。董承、楊奉護駕至洛陽后,仍擔心李傕、郭汜來犯,故奏請漢獻帝,宣曹操入朝,以輔王室。操接旨后,盡起山東之兵,趕來洛陽護駕。剛到洛陽城外,適逢李傕、郭汜領兵來攻洛陽
2、成語的書面義和引深意義之間的關系成語的書面義由典故、名言、寓言等的主旨形成,人們經過運用,使其原有意義生發、延伸出新的意義,并且更貼切,更符合表達的意思。寓言形成的成語“狐假虎威”引申為壞人憑借某種勢力或靠山,顯示自己,與原義變化不大;“一毛不拔”引申為吝嗇者不肯施舍點滴利益,就比愿義的“毛”、“拔”有了變化。“削足適履”“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這些由典故形成的成語,引申后成為與“客觀規律或本質”等哲學觀念相關的含義,就更有普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