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河南與人均第二位的湖南已經比較接近,但是身后的江西、安徽跟河南也比較接近。河南目前在中部六省當中經濟總量高居第一,但不代表經濟第一,因為河南人口遠超其他省份,所以人均經濟并非中部的No.1,河南是經濟大省,除了鄭州,還有洛陽、南陽等7個3000億GDP以上規模城市,其中洛陽已達5000億級,因此河南城市的競爭力相對陜西而言更加分散。
1、為什么河南gdp很好,但卻沒有一個世界500強總部在河南?
并非如此。在2018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以236.99億美元(1601.75億元人民幣)的營業收入居第496位,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上榜企業,一般來說,GDP越高說明經濟實力強大,大型企業越多。但具體到某個省份并非完全如此,比如,2017年河南GDP為4.5萬億,比沿海省份福建的3.23萬億高了不少。
但是福建卻誕生了5家世界500強企業,遠多于河南的1家,GDP總量固然重要,但評價經濟發展水平,人均GDP更重要。在2017年,河南省GDP排名全國第五,僅次于粵蘇魯浙四省,但代表經濟發展水平的人均GDP只有4.71萬元,排名第19位。我國入圍世界500強的企業大多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不多,且大部分位于沿海省份,
2、河南人口近億,陜西常住人口約四千萬,兩省的省會城市發展動力差別在哪?
個人認為西安未來發展定位更高,產業格局更高,簡單說幾點。第一,西安的實力無法用GDP衡量,名校數量、大學數量、科研院所數量、科技企業數量都是幾倍于鄭州,這些非經濟領域的優勢很難通過肉眼察覺,但對于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卻很強勁,因此西安這幾年對于中高端產業的引進明顯強于鄭州,這些布局對于未來競爭至關重要;第二,西安是整個西北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其在生育范圍以外的影響力遠遠大于鄭州,這一點通過外省人口吸引力就以看出端倪。
西安放開人口落戶的當年,新落戶人口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來自外省,而鄭州放開落戶之后,新落戶人口當中外省人口占比不足8%,加之河南還有外出務工及就學人口一千多萬,所以盡管鄭州背靠河南這個人口大省,人口吸引力未必就強于西安。第三,河南是經濟大省,除了鄭州,還有洛陽、南陽等7個3000億GDP以上規模城市,其中洛陽已達5000億級,因此河南城市的競爭力相對陜西而言更加分散,
而陜西除了西安和榆林以外,再沒有3000億級的城市,故而競爭力高度集中在西安,所以西安在與鄭州的比較當中并未顯現出省域人口少的差異。第四,鄭州所在的區域競爭激烈,強市林立,比如南邊有湖北武漢,西邊陜西西安,北邊河北環繞著京津,東邊山東雖然暫時沒有國中,但卻是北方第一經濟強省,安徽也已經劃入長三角,合肥在省內的獨大指數比鄭州還高。
所以鄭州雖為國中,其實作用并沒有比省會大多少,周圍省區沒一個會把鄭州當做外出發展優先級,將來地位如何還得取決于東部其他強市的發展速度,可西安不同,陜西所在的西北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大區,競爭力薄弱,所以西安不僅是在陜西,放眼整個西北也是一城獨大,其競爭力是不能用省域人口來衡量的,而是城市核心價值本身決定的。
3、河南經濟是中部第一嗎?
在最新的區劃版圖上,中部共由六個省份組成,分別是: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目前在中部六省當中經濟總量高居第一,但不代表經濟第一,因為河南人口遠超其他省份,所以人均經濟并非中部的No.1。通過上圖可以看出,河南雖然經濟總量位列中部之首,但是人均GDP不及湖北和湖南。六省人均GDP分別為:湖北6.21萬、湖南5.07萬、河南4.72萬、江西4.53萬、安徽4.44萬、山西4.07萬,
可以說河南與人均第二位的湖南已經比較接近,但是身后的江西、安徽跟河南也比較接近。然而不論哪一省,跟湖北的差距都還是比較大的,再來看一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六省數據排名為:湖北23757元、湖南23102元、江西22031元、安徽21863元、山西20420元、河南20170元,從收入狀況來看,河南在中部六省當中暫時處于墊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