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李先念,姚依林等人從蘇聯照搬過來,從此有了“全國糧票”與“地方糧票”。它是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同時還有油票和布票,糧票一共也就使用了40年吧,那時候,買糧必須要有票的,因為“糧票”是見證歷史過程的特殊文化標志,看到又有朋友聊到這個糧票了,好像最近幾天持續有此類問題,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糧票的流轉性比較廣,這就把知道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1、河北的五斤糧票有收藏價值嗎?
看到又有朋友聊到這個糧票了,好像最近幾天持續有此類問題,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糧票的流轉性比較廣,這就把知道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首先說糧票,它是20世紀50年代至85年代在一段特定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相當于現在的購物券吧,這樣大家都明白了。它是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同時還有油票和布票,糧票一共也就使用了40年吧,那時候,買糧必須要有票的,
2、那個60,70年代的糧票,現在能賣多少錢?
票證!尤以“糧票"為代表是見證歷史的重要文物。中國糧票移植于前蘇聯,曾被稱為第二貨幣,也是計劃經濟年代人們吃飯離不開的寶貝。陳云,李先念,姚依林等人從蘇聯照搬過來,從此有了“全國糧票”與“地方糧票”,在那個特殊年代有錢沒糧票你是吃不上飯的。今天90后,00后,10后,20后們對糧票曾經的存在既沒有印象,更無從知曉,
可能他們以后只能從歷史博物館和收藏家那里見識這些歷史文化活化石了。炒作“糧票”毫無意義!它的價值只有文化概念!因為“糧票”是見證歷史過程的特殊文化標志!代表政治,文化,經濟發展方向!僅此而已,與“集郵”愛好者一樣,糧票,郵票本身不存在任何收集價值!收藏只能作為文化交流,展出,你現在想買賣這種廢棄票證是沒任何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