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仿摹《清明上河圖》的明清畫家,實際上是從未見過正版的《清明上河圖》,他們只能根據簡單的文字記載、坊間口耳相傳的介紹,以及他們生活的城市景象,來描繪想象中的北宋開封。北宋時期的開封同樣也是看不過一座大山的,正由于沒有山川之險,開封城易攻難守。
1、《清明上河圖》是描繪的開封嗎?為什么圖中有高聳的石頭山,而開封為平原無山?
首先,我們可以明確地說,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東京開封府的城市景象。請注意,我們說的是張擇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到過開封的人應該都知道,這里視野開闊,一馬平川,一座小山都沒有,哪里有什么高聳的石頭山。北宋時期的開封同樣也是看不過一座大山的,正由于沒有山川之險,開封城易攻難守,
生活在東京城的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當然也不可能畫出山川,實際上,張擇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并沒有高高的石頭山,圖的開端,開封城外的遠郊,是一片小樹林,而不是山巒,見下圖——那題主從《清明上河圖》看到的“高聳的石頭山”,又是怎么回事?他看到的應該是其他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問世之后,出現了非常多的仿作、摹本,傳世的也有近百幅,著名的有明代仇英版本(現藏遼寧博物館)與清乾隆時期創作的清院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題主問題下面的小配圖,便出來清院本。許多仿摹《清明上河圖》的明清畫家,實際上是從未見過正版的《清明上河圖》,他們只能根據簡單的文字記載、坊間口耳相傳的介紹,以及他們生活的城市景象,來描繪想象中的北宋開封,他們甚至不知道開封是沒有山的,所以在仿造《清明上河圖》時,便在圖中畫出了“高聳的石頭山”,如明代仇英版本《清明上河圖》(現藏遼寧博物館)的開端,便是一處山巒——。
2、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怎么樣?
清明上河園是按照清明上河圖建造的,我去過幾次,園內所有工作表演人員全部古裝,有很多表演節目是很不錯的,門口有游園秘笈,對游客很有幫助,下面咱們就走進上河園去看看。主要景點東大門:主要入園處,每日開園儀式在此舉行,開園儀式是每天都要演示的“必修課”,也是所有表演劇目中最為隆重的節目之一。每天上午九時,馬隊分列,盤鼓造勢,包公率領護衛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一班人馬自柵門里快步而出,向各位游客抱拳施禮,熱誠致意,
主題廣場:走進大門,繞過一座前有張擇端站像、后有清明上河圖傳奇故事浮雕的影壁,便是公園的主題廣場。廣場中央的池水中浮動著一只造型古樸的宋代木船,船上桅桿高聳,云帆高掛,象征著宋代繁忙的漕運和高超的造船技術,民俗街:游客在此選購宋代氣息濃郁又有欣賞珍藏價值的古玩字畫。十千腳店:展區內集中展示宋朝的文化之精華,
拂云閣:高31.99米,雄健端莊又不失雋秀舒展,供放宮廷重要文件及國畫書籍,也是園內登高遠眺絕佳處。外觀為四層,內夾三個暗層,取名“拂云”,一是明示此閣高聳,輕拂白云;二又暗含“吹拂紅塵煙云,洗出清明世界”之意,宣德、宣和殿:兩殿造型一致,融為一體,遠觀似城樓,近看如皇宮,建筑結構精細,加以彩繪,兩殿內分別演出皇家皮影戲和編鐘樂舞,精彩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