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劍叁·云和山的彼端(1999),軒轅劍歷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誕生距今已經十六年有余。這就是《云和山的彼端》內蘊的游戲文化,斯時整個中原地區正處在安史之亂的前夕軒轅劍云和山的彼端,內憂外患,盛而中衰,私以為,這就是《云和山的彼端》的最大缺陷。
1、如何評價《軒轅劍3:云和山的彼端》?
軒轅劍叁·云和山的彼端(1999),軒轅劍歷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誕生距今已經十六年有余。但是在這世紀之交,在國產RPG的黃金發展期,對于它所帶來的影響,思索與震撼,可以說,怎么評價都不為過,直到今天,這都是國產RPG最拿得出手的作品之一。可以說,在1999年的中國,沒有任何一個RPG有可能擊敗《云和山的彼端》,而在2000年,它的外傳《天之痕》毫無壓力地繼承了這一榮譽,
《云和山的彼端》繼承了《楓之舞》的傳統,將歷史更深地引入游戲。這種引入至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即使是在“宗教文化”這一道路上走得相當遠的幽城幻劍錄,在云和山面前也只能相形見絀,這個游戲即使是現在來玩,都足以讓任何一個沒上過手的玩家感到震驚。主人公名叫賽特——一個純粹的西方名字,其身份是歐洲梅羅文加王朝高盧出生的東方人與日耳曼混血兒,他從中世紀的威尼斯出發,跨過阿拉伯的領土來到中國,尋找心目中的王道,
橫跨大洲的游戲——迄今為止,這個宏大設定仍然幾乎未被國產游戲超越。很難再見到一個RPG游戲,把整個大地圖的區域赫然寫上“地中海東岸”、“兩河流域”、“怛羅斯”“西域”、“黃河流域”的字樣,在這個劇情橫跨三個地區的游戲里,美工和音樂無疑非常重要。而1999年的DOMO小組也確實不負眾望,從威尼斯的開端起,整個游戲讓人眼前一亮——精致,非常精致。
對的,在1999年,中國游戲剛剛擺脫DOS,走進WIN時代,這個游戲無疑是開創了國產RPG極重畫風的先河,《云和山的彼端》有著材質精細的貼圖,宏偉大氣的大地圖,和古韻盎然的物品手繪。僅僅以玩家在游戲開始時自帶的第一件道具“藥草”而言,在物品介紹欄,淡黃色畫紙上繪著一束青翠欲滴的草葉,用一條赭黃色的細繩束住,雙鉤填彩的工筆畫風,左上角打著“回複”兩個繁體字的紅泥印章,足以使任何一個剛剛剛擺脫16色和像素馬賽克的玩家感到驚艷,
戰斗過程從“面對面”改為橫版,更突出了法術效果的釋放,大地圖人物Q版,但是戰斗中的七至九頭身比例則顯得非常大氣。而當游戲進入中國地區,走入中原的時候,美工和劇情達到了新的契合高度,雄偉壯麗的長安城突出了大唐的氣韻,但又不失柔美,讓人有一種心動神搖的感覺,在音樂上,《云和山的彼端》同樣做得非常細膩。在地中海的教堂里,DOMO直接用圣歌作為配樂,在兩河流域的平原上,異域風情的彈撥樂令人心動,而在步入中華大地的時候,笛子與琵琶構成了極富古韻的背景音樂,
它的續作《天之痕》被玩家指責音樂主旋律單一,但是《云和山的彼端》卻完全沒有這種壓力。在游戲的數值平衡方面,《云和山的彼端》過渡得非常平滑,不需要玩家刻意練級,但戰斗也不會兒戲般地輕松。如果你是一個法術愛好者,你可以對每一個小怪都放一個法術迅速解決戰斗,但如果你一味物攻也無所謂,頂多多浪費一兩個回合,沒有一件物品貴到需要你去野外拼命打怪攢錢,往往是經過一個迷宮到達下一個城市,經費剛剛好能滿足隊員們更換一次裝備。
在你所有隊員都需要補血的時候,恰巧經驗也走到盡頭可以大家一起升級這種平滑尤其突出了一個做慣了RPG的研發組的老到之處,讓人玩著感覺非常順暢,這個游戲什么都很優秀,僅僅在一個地方令人詬病。劇情,僅論劇情的話,《云和山的彼端》并不夠優秀,RPG向來強調的是劇情至上,“尋找戰爭不敗之法”這個設定真的非常獨特,賽特這個西方人走到中國來的視角也非常好,但是《云和山的彼端》的整段游戲劇情缺乏必要的劇情大反轉(大反轉同時也是軒轅劍的慣例)和人物命運的波折,部分主角性格模糊有木偶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