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和鄭州總人口基本相等,然而武漢城區面積幾乎是鄭州的8倍。16年底,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得到批復,鄭州迎來了發展的機遇,然而與其他國家中心城市相比,鄭州城區面積小,人口密度僅次于廣州位居全國第二,鄭州的面食生意競爭激烈像做的比較好的連鎖燴面館、早餐店口碑一般較好,頗具競爭力,不建議在它們附近開店。
1、鄭州做面食生意怎么樣?
感謝邀請,面館的工作我以前做過,吃飯也喜歡吃面,我認為在鄭州做面食要想脫穎而出,不僅是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實惠的價格,最重要的是口感。在鄭州,我見過一家店面半年換過三次的,也見過在小巷子里一家面館有人開車專程過來吃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招牌做的再好,穩定的顧客還是附近的人,即便他們的朋友來,也會推薦口感很好的一家面館吃飯。
鄭州的面食生意種類繁多面食包括面條、包子、餃子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如果是做早餐賣面食,那么就是包子、雞蛋灌餅之類,租的店面一般非常小,兩三個人就可以顧得過來,一天也只有早上開業,成本低、收入也少,但更適合小風險投資者,如果是投資面館,像做燴面、餃子、拉面等等飯店在鄭州一間店面的租金加上所有的東西下來要有十萬以上,同時也必須要有一些酒水、鹵味等其它食品,否則單單靠賣面,價格高于二十元就很難讓人接受。
鄭州的面食生意競爭激烈像做的比較好的連鎖燴面館、早餐店口碑一般較好,頗具競爭力,不建議在它們附近開店,在比較繁華的社區商業街開店最主要的還是實惠和好吃,份量可以不足,但最起碼要讓上班的人吃到可口的飯,并且在外吃面與在家做飯的差別不是很大,這樣在鄭州還是容易被人接受的。總之,在鄭州做面食建議先去物色地理位置,店面的位置可以不好,但附近人員一定要集中,因為現在的飯店都是線上線下一起銷售,很多面館飯店的網單可能還會大于在店吃飯的人,
2、在鄭州開家饸絡面館怎么樣?
鄭州不是不適合饸饹面,只是饸饹面入門門檻太低,導致于誰都敢做,但好吃的卻極少,導致了有的人一輩子就吃過一次饸饹面還是難吃的,就會認為饸饹面是很難吃的面,我們開店初期就深受其害,總結一下:1、用鄭州的肉很難熬出夠味的湯,其原因就不說了,免得被人攻擊;2、饸饹面館大多衛生狀況堪憂,影響食欲;3、太多人迷戀短期效益,不會考慮品牌價值,只想怎么多掙錢而忽略了做重要的一點,餐飲的核心是好吃和超值;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沒吃過金水金街的傳世老湯饸饹面之前先不要評論鄭州的饸饹面!。
3、大家說說看鄭州龍湖鎮發展前景怎么樣?
看龍湖發展,也要先了解歷史,下面詳細分析龍湖龍湖歷史,展望龍湖發展!從1992年到2019年,90后的龍湖在奔三的路上越走越遠,龍湖數次的探索與嘗試,讓她從20年前的荒蕪變為如今的繁榮;作為一個鎮,她有著傲視河南縣城的實力。在龍湖的奮斗過程中,跟我們大部分人一樣,有過熱血澎湃,有過迷茫;有缺點,有進步,然而我們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回首過去,龍湖走過了她發展的三個階段;展望未來,龍湖還有兩次重要的機遇。第一階段:1992-2002年,起步階段在1992年以前,龍湖鎮是新鄭市最窮的地方,在農業經濟時代,土地是經濟的命根子,但龍湖是丘陵地帶,難以種植農作物,所以龍湖的整體經濟水平很低。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后,全國各地興起建設經濟開發區,
得益于龍湖鎮特殊的地理位置,新鄭市在龍湖規劃了‘雙湖經濟開發區’,那時龍湖才修了第一條真正意義的馬路——中山路(就是目前的文昌路)。1993年,河南第一所民辦高校——升達大學落戶龍湖,隨后龍泊圣地和鄭州第二鋼鐵廠相繼進駐,高校和企業給龍湖帶來了人氣,但由于數量少,對龍湖帶動作用有限,注:2000年12月,在原鄭州二鋼基礎上,組件成立河南鴿瑞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另一方面,當時龍湖的發展缺少整體規劃,不管企業學校只要愿意來都歡迎,雖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龍湖的發展,但是沒有前瞻性,導致許多政策沒有落地,部分企業走向下坡,龍湖鎮也歸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