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深圳工資高,第二深圳社會更推崇公平競爭,第三深圳消費很高。與教師行業相同,社會工作者的工資,也是深圳全國最高,主要問那點請標明,經濟有,城市建設有,文化根源有,人文素質思維都有不一樣,綜合講深圳新城,外地人挺多,廣州外地人也多,但是有本地人,廣州能聽到粵語一般是老廣本地,外地聽說話就區分的了,深圳普通話多一些,工資深圳高,壓力深圳高,兩個城市那個接地氣,告訴你,廣州。
1、深圳的工資一般都是多少?
這個得以行業為大前提了。像我16年大學畢業來到深圳,在學校簽了一家深圳這邊的公司(技術人員方面發展的儲備干部),上班后天天開銑床,周六加班,還得倒班到手4000來塊,天天機械的重復著,干了3個月,沒進一步的工作安排。后面就果斷換了,在一家旋挖機制造廠做設計,(其實也就是出出圖,小改,畢竟都是成熟的產品)工資也就4000來塊,
2、廣州與深圳的工資差別大嗎?
差別大!主要問那點請標明,經濟有,城市建設有,文化根源有,人文素質思維都有不一樣,綜合講深圳新城,外地人挺多,廣州外地人也多,但是有本地人,廣州能聽到粵語一般是老廣本地,外地聽說話就區分的了,深圳普通話多一些,工資深圳高,壓力深圳高,兩個城市那個接地氣,告訴你,廣州。廣州有些地方保留了當地文化,很正宗,不過現在少些了,大樓建多了~,
3、深圳工資為什么比廣州高?比廣州高多少?
我幫助過幾位女生在深圳發展,直觀的感覺是:第一深圳工資高,第二深圳社會更推崇公平競爭,第三深圳消費很高。首先,以公立學校老師舉例,深圳的公立小學老師薪資也有22萬起,還有各種福利,這個比內陸地區的重慶、成都城市要高很多了,但是我輔導的女生和我說:出來吃頓飯幾乎要60元,所以消費是真的高,對應的房租、房價都很高。
高收入背后,還有一個規范行業的規定:所有公立老師,絕對不可以辦輔導班,跨區擔任輔導老師掙外快也不行,一旦發現直接處罰,而在內陸地區,雖然明面上工資沒有深圳高,但是教育部門對于學校老師在輔導班授課,或者辦課外輔導,算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老師們就可以有外快收入了。與教師行業相同,社會工作者的工資,也是深圳全國最高,
這兩點讓我對深圳這個城市,充滿敬意,它尊重專業人才,鼓勵民生發展(教育和社會服務),同時也遏制行業內的不良風氣。而深圳的高收入搭配高消費,讓我相信,整個社會更趨于商業文明,即在深圳做藍領工作、餐飲業,也會有相對體面的收入,最后,頂級企業的制造工廠在深圳較多,商業社會而不是體制內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職業空間,也會促進工資的水漲船高,被市場調控。
4、深圳的平均工資是多少?
深圳雖然是一個名企扎堆、精英匯聚的地方,高層次人才保有率高居全國前三,但是要知道深圳是人口年輕化率最高的城市,這里有著太多太多的鍍金族,有很多懷揣夢想去體驗國際化都市氛圍的普通工作者。所以這里盡管高薪群體占比很高,可比例依然遠低于普通收入者,所謂普通收入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去年年底人均到手薪資低于7000元這個數字的有近70%。
然而在這個數字之上,收入層級卻呈跳躍式增長,7000-1.5萬的大約15%,1.5萬-3萬的大約10%,3-5萬以上的大約4%,5萬以上的1%,這是什么概念呢?在深圳這樣房價七八萬每平的城市,月薪四五千的滿大街都是,但街上平均每100個人當中可能就會有10個二三十萬年薪的,還有5個四五十萬年薪的,以及1個可能年薪百萬級別的。
如圖所示,深圳2017年人均月薪8315元,這是含稅和五險一金的數字,所以實際到手大概也就不到點七千,我們再來看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字。這一數據來看,深圳的人均值僅位列全國第八,甚至低于南京,不過介于人均收入是包含兒童等無收入群體的,所以52938這個數字乘以1.5更接近真實收入水平,也就是79407元,再除以12個月等于6617元,這個數字基本接近于大多數非高薪行業的普通收入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