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體質的人去廣東會加重濕熱體質。在又濕熱,又悶的天氣下該怎么養多肉,若細問廣東人是怎樣養成每天洗澡的習慣,筆者這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手頭上也沒有確切的資料,只能猜測推理一下,去廣東生活對改善濕熱體質有一定的影響,建議選擇北方城市為主的城市,對改善濕熱體質有輔助改善作用。
1、廣東人是怎么一步步養成365天天天洗澡的習慣的?
中國人的洗澡習慣,我們姑且從漢朝說起。那些官員有所謂旬休,十天叫一旬,我們今天也常將一個月分為上旬、中旬和下旬,大約各占十日,換言之,在制度上官員是每十天才休假一天。當然,中公歷法不同,中國夏歷的月份不是三十天就是二十九天,所以下旬就可能不足十天,公歷則較多三十或三十一天,下旬就有時是十一天了,二月則不足三十天。
旬休又稱為休沐,說明官員放假才洗澡,所以漢代社會上的主流風俗是十天才洗一次澡,當然,這個習慣只閑于社會上層,窮苦人家平日生活的主要矛盾是吃飽肚皮,那能這么講究?后來又有所謂五日休,說明政府官員的福利又有改善。如果逢休必沐,洗澡的頻率就越來越高了,若細問廣東人是怎樣養成每天洗澡的習慣,筆者這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手頭上也沒有確切的資料,只能猜測推理一下。
我是六○后,自出娘胎到稍稍懂事以來,我們家大大小小都是每天洗澡,能每天洗澡要講條件,首先要水源充足!筆者小時候聽說甚么內陸缺水地區的人,一生人還只能洗澡三次云云!出生時第一次,結婚第二次,第三次就是將要離世之時。也聽說過有些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山區,小孩在出生時洗第一次澡之后,要長大能夠挑水給自己洗澡用的時候,才可以洗第二次澡!筆者是城市長大的孩子,自少就有自來水到戶,
水供應充足,人們又消費得起,才談得上天天洗澡。然后是氣溫的問題,我們廣東省珠三角地區,自清中葉起就因為國際貿易先富起來,再加上冬天氣溫不特別低,我們的隆冬日子燒熱水洗澡就不怕冷壞,才可以有條件每天洗澡,若是華北地區的冬天,洗澡還有可能是件危險的事呢?總而言之,水源足而冬天基本上不下雪,經濟寬裕,是人們讓成每天洗澡習慣的先決條件。
2、濕熱體質的人去廣東是種什么體驗?會更濕熱么?
一種更濕熱的體驗,濕熱體質的人去廣東會加重濕熱體質。廣東屬于常年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最低氣溫在10度左右,全年四季如春,尤其是從3月到11月基本上處于炎熱的季節。如果自己是濕熱體質,不建議選擇去廣東生活,對改善濕熱體質沒有益處,一,濕熱體質的人都有什么特征?1,平素面垢油光,臉總像洗不干凈,面色發黃,發暗,油膩。
2,心煩懈怠,眼目紅赤,容易生膿包為主的痤瘡,紅腫疼痛較明顯,3,牙齒比較黃,牙齦比較紅,口唇也比較紅,容易口苦,口干,口臭。4,汗味大,體味大,身重困倦,如果人瘦,則身上容易長深度濃腫,5,容易緊張,壓抑,焦慮,發怒。6,大便燥結或粘滯不爽,大便時間長,小便顏色深黃,異味大,二,濕熱體質的人怎么來改善?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甘露,甘平,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紅小豆,苦瓜,蓮藕,冬瓜,絲瓜等食物。
同時要少吃一些辛濕助熱的食物,如大蔥,大蒜,牛肉,狗肉,雞肉等,另外平時可以用赤小豆,薏米,芡實,茯苓,甘草,山藥,枸杞,菊粉一起煮水喝,可以起到祛濕熱利水的作用。所以,去廣東生活對改善濕熱體質有一定的影響,建議選擇北方城市為主的城市,對改善濕熱體質有輔助改善作用,不過,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來選擇,如果經濟稍微好一些的可以選擇南方為主的城市生活。
3、廣東地區的你們養多肉嗎?在又濕熱,又悶的天氣下該怎么養?
感謝“小秘書”邀請,我是老唐,一個養多肉植物5年以上的80后,分享多肉植物葉插、播種及養護經驗,歡迎關注,亦可點擊頭像直接咨詢,我沒在廣東地區,但我這里的氣候跟題主那里差不多,也是夏天濕度高,還又悶又熱,有好長一段時間氣溫都會維持在38℃以上,完完全全的多肉逆開掛區,所以養多肉的話春秋冬三個季節都不怕,就怕炎熱的夏天,每年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