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殷墟到底在哪里《史記》讓故商墟在黃河和淇河之間。”就是周公旦把他的弟弟康叔封在了黃河和淇河之間的商墟,建立了衛國,我們翻開周代的地圖,朝歌就坐落在黃河的北岸,早在春秋之時,衛懿公“好鶴失國”的歷史就發生在這里,顯然,《史記》上說的“故商墟”,指的就是淇縣的朝歌,而不是安陽的殷。
1、鶴壁市的來源是什么?
這里是熊二讀史,一起來讀河南歷史。(本文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鶴壁市位于河南省的北部,位于太行山麓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歷史悠久,環境優美,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煤礦資源儲量大。1956年,基于政府對此地區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特在鶴壁集鎮設置鶴壁礦區辦事處,1957年,正式從湯陰縣分出鶴壁市,屬于經濟因素而特設的省轄市。
當時的市區,就是選在鶴壁集鎮這個礦區,鶴壁集鎮位于鶴壁的鶴山區,鶴山區是位于鶴壁西北部的一個區,也是與“鶴壁”這個名字息息相關的一個區名。鶴壁這個地名,歷史很悠久,唐代就有鶴壁村這個名字出現。金代鶴壁為相州彰德府“五鎮”之一,在《清史稿地理志》中,記河南彰德府下湯陰縣有鎮二:一為鶴壁,二為宜溝。因為古書有記載“古有雙鶴棲于南山峭壁,其山曰鶴山”而得名,這也是公認的“鶴壁”這個地名的由來,
“鶴壁”這個名字反映了鶴壁集鎮所在區域的優良生態環境。鶴壁地名發源地一、“鶴”的歷史,早在春秋之時,衛懿公“好鶴失國”的歷史就發生在這里。此地以鶴而聞名,并且流傳下很多與鶴有關的歷史傳說,如“陶老漢得鶴”等,二、“壁”的地理內涵。鶴壁集鎮這個地名所在之地,山地,丘陵,河流三種地形最多,生態環境至今還是非常好的地方,
2、殷墟考古在安陽,可為什么有人說,史書上說的故商墟在鶴壁淇縣?
史書上說的殷墟,指的是淇縣的朝歌。今天說的殷墟,指的是安陽的殷都,之所以后世對這兩個概念比較混亂,是因為商朝曾經多次遷都。一、商都的變遷商朝在建立之初,定都在了“亳”,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商丘,后來,由于商王朝繼承制度的缺陷,在王權的交替中,內斗不斷,史稱“九世之亂”。再加上黃河水患頻發,所以商朝前前后后一共遷都13次,稱為“前八后五”,
到了第19代商王盤庚的時候,他把都城遷到了北蒙,這之后,商都才穩定下來。北蒙也叫“大邑商”或者“殷”,在今天的河南安陽,北蒙南面40公里處,也就是今天河南鶴壁的淇縣,有個“朝歌”,相當于商朝的陪都。武王伐紂,攻打的就是朝歌,朝歌也叫做沫邑。二、為什么會有殷墟的爭論殷墟也叫“商墟”,商朝滅亡以后,人們把商朝的故都“殷”,稱為“殷墟”。
《史記》記載,“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間故商墟,”就是周公旦把他的弟弟康叔封在了黃河和淇河之間的商墟,建立了衛國。而20世紀初,考古學家對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發掘出了宮殿、王陵以及宗廟的遺址80多處,因為此處是商朝的遺址,所以就把此處稱為了“殷墟”。那么,這兩個殷墟,說的是同一個地方嗎?三、殷墟到底在哪里《史記》讓說,故商墟在黃河和淇河之間,
我們翻開周代的地圖,朝歌就坐落在黃河的北岸。黃河從朝歌的西邊過來,在朝歌的南側,拐頭向東北方向流去,而淇河在朝歌的西面,從北往南流過,顯然,《史記》上說的“故商墟”,指的就是淇縣的朝歌,而不是安陽的殷,東漢的學者宋忠說,“衛,即殷墟定昌之地。”現在淇縣的縣城里面,還有“定昌”這條街,所以“定昌”指的就是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