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人首選徐州,其次淮北,無奈宿州。蕭縣房價為啥那么高,其原因大概有這么幾點,如果你想投資房產,建議到徐州,徐州配套設施總體都比蕭縣好,有升值空間,徐州是二線城市,而蕭縣,借剛才同仁的話,蕭縣就是無線城市,工資低,沒大大企業,學校多,在蕭縣工資高的也就是那幾個(醫生,銀行,公務員),事業單位工資都不高,如果有房貸,維持基本生活都困難。
1、安徽宿州蕭縣人,現在買房好不好?
好不好要因人而異,現在很多人買房子是為了結婚、自己住,而不還是為了炒,為了漲價。所以,對于剛需的人來說,現在買房子沒有啥好壞可講,因為不買,結不了婚,不買,沒地方住,但是,也有很多人買房子是為了所謂的面子,不根據自己的能力盲目貸款買房,一套下來,要多還個十幾萬!每個月被高額的利息壓得喘不過氣,成了徹徹底底的房奴。
2、江蘇兩縣碭山和蕭縣劃歸安徽發展得怎么樣?
上世紀1955年之前,徐州轄上四縣(豐沛蕭碭——徐州以西),和下四縣(銅邳睢宿),1955年4月份,為了能更好的治理洪澤湖,經國務院批準,江蘇徐州的蕭縣和碭山縣,正式劃為安徽省,而安徽省的泗洪縣和盱眙縣也正式由江蘇管轄。蕭縣和碭山兩縣,已經離開江蘇徐州63年了,那么這兩個縣離開家之后過的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根據我了解的資料顯示,蕭碭二縣目前歸安徽宿州市管轄,而安徽全省也就是省會合肥發展的好些,比徐州的發展稍強一些,更別說其他地級市了。2017年,宿州經濟總量為1550.7億元,安徽省排名第8位,而蕭縣經濟總量為270億元,碭山縣為191.6億元。對比一下曾經的上四縣另外兩個兩個縣,江蘇省的沛縣和豐縣,2017年,沛縣經濟總量為756.32億元,豐縣經濟總量為456.94億元,
由此可見曾經的上四縣現在的差距是多大。綜上所述,我認為,安徽省目前也就一城獨大,除省會合肥發展的最好,第二大城市蕪湖的發展相對好些,其他地級市發展基本緩慢,更別說處于邊緣地帶的蕭碭二縣,假如蕭碭二縣還歸徐州管轄,根本不會淪落到至今還是貧困縣,應該和豐沛二縣的發展基本相當,就因為歷史原因,蕭碭二縣的分離,致使到現在都是徐州的痛,嚴重制約了徐州的發展,徐州離蕭縣只有20多公里,是離徐州最近的縣城。
3、蕭縣為何親近徐州?
蕭縣,盡管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但卻緊靠江蘇徐州,素有“徐州后花園”之稱,市區距徐州僅15公里,距宿州卻有75千米,因為地理位置較近的原因,就決定了蕭縣和徐州,在歷史上就有了密切往來,因此蕭縣和徐州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徐州的發展徐能直接輻射到蕭縣。況且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蕭縣還是徐州在管轄,1955年2月,蕭縣才由江蘇省徐州專區劃入安徽省宿縣專區,
安徽省內,蕭縣不屬重點發展地區,城市建設很一般,但不能說其很破爛,但將其與江浙同樣的縣城比較,讀者心中都會得出結論,但這幾年蕭縣發展勢頭較快,但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跟徐州管轄縣差距不小。自改開以來,很多蕭縣人要么跑到江浙滬發展,要么跑到較近的徐州去發展,有的就生長在了徐州,其實已經是徐州人了,除了戶口不一樣外,眷戀故鄉的同時,大都也都愛上了徐州,徐州就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
所以,無論在地理上、心理上、文化認同上,包括說話語氣上,蕭縣和徐州都是最近的,蕭縣人也愛往徐州跑,除了銅山,安徽還沒有那個縣,能和徐州如此親近。實際上,自秦漢以來,蕭縣就一直是徐州在管轄,這是歷史的源緣,是無法用行政區域劃分而割裂的,蕭縣人,卻很少去宿州,因為距離比較遠,距徐州才15公里,除非走親戚,誰愿意大老遠跑去75公里外的宿州呢?宿州和徐州比,那是要差遠了,這是客觀事實,并沒抵毀宿州之意,何況開車去宿州,還要繳納過路費。
看宿州的地圖,蕭縣與宿州在地緣上完全割裂,這種地理上的割裂,其實就是文化與習俗的割裂,這勢必造成宿州發展是以宿州市周邊為主,蕭縣卻無人理的尷尬境遇,這也是蕭縣是貧困縣的原因之一吧,60余年前,蕭縣還是徐州在管轄,現在雖地緣相近,但畢竟還有行政阻隔,要平衡地區經濟,就必須審時度勢,就蕭縣區域,由宿州來管,似不太合適,所以網上有國家盡快籌劃蕭縣回歸徐州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