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開牛肉板面,首先從飲食文化來鄭州人民主要還是以面食作為主食,大眾很容易接受面食。蒼蠅館子管城比較多,不知為何鄭州人對這塊鄭州發源地居然那么不熟悉,管城當年就是鄭縣的縣衙所在地,城隍廟,書院街,老東門,阜民里,開元寺,是鄭州最老的城區,雖然歷史如今在鄭州被破壞殆盡但是從地名依然能夠找到些歷史痕跡。
1、鄭州哪里有牛肉板面的小店?
宋河羊肉板面跟著香香美食的推文來的,其實路過很多次但是一直沒來嘗過,羊蹄燉的很爛,香料都挺入味,看隔壁桌幾個人點的羊蝎子自己一個人也沒法翅那么多只好眼饞一下。單人餐實惠一些,又多加了一個羊蹄,板面跟老家吃的差不多,清湯口咸但是也香,板面勁道,任記一品牛肉板面這家板面味道不錯,給的分量也很實惠,老板人也不錯,以前來過好幾次了,大家有時間可以去嘗嘗。
地址:商都路通泰路交叉口西北角中南海銀街18號飛記板面黃酒總店在中原中路與嵩山路交叉口往南300米路西,一個小院子,晚上去嘗試了一下板面,味道都很不錯,面超級筋道,比燴面要窄些,比刀削面要薄些,湯面口感和味道很像牛肉刀削面,但相對來說更入味兒,里面配有牛肉丁和青菜,咸淡正好,拌面里面是肉醬和小綠豆芽,這點很好,非常喜歡,是小綠豆芽,而不是化肥催熟的大豆芽哦,總之這兩種面都很好吃。
2、想在鄭州開家牛肉板面館,主要做板面涼菜會不會太單一了?
你好我是倔犟的驢哥,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鄭州開牛肉板面,首先從飲食文化來說,鄭州人民主要還是以面食作為主食,大眾很容易接受面食。如果你開一家板面館,位置比較理想,人流量大,那么你就只選擇做板面就沒一點問題,高峰期,就一個板面就夠你忙活。如果地理位置不是很理想,在原有湯鍋的基礎上你可以適當的多帶幾種食品,例如鹵雞蛋,鹵雞腿,豆腐干,等鹵煮類的,
3、鄭州隱藏在小巷的美食老店有哪些?
蒼蠅館子管城比較多,不知為何鄭州人對這塊鄭州發源地居然那么不熟悉,管城當年就是鄭縣的縣衙所在地,城隍廟,書院街,老東門,阜民里,開元寺,是鄭州最老的城區,雖然歷史如今在鄭州被破壞殆盡但是從地名依然能夠找到些歷史痕跡。先說一個豫菜名館宋老三蘇肉老店,在法院西街和管城街交叉口,蔡瀾曾經吃過,那個地方不太好找,汽車幾乎進不去,胡同比較多,
楊記灌湯包子,在商城路218號管城區委向西50米,清真的灌湯包。二廣餐館,在城東路東里路交叉口,賣家常菜,而且是豫菜家常菜,30年的老館子,炒面,鹽爆散旦,軟燒肉都很不錯,肉都很嫩也很適合老年人松針蔡記蒸餃,真正的京都老蔡記原主廚開的蒸餃店,過去2015年年初凱在緯五路,現在在花園路黃河路交叉口北50米路西,跟二七塔老蔡記和京都老蔡記不是一個人開的,但味道是三家里面最好的,他家的蒸餃是灌湯口味,同時經營一些老鄭州扣碗,
李四輩永城小吃,在鄭州屬于連鎖店,有好幾家,sha湯一定要試試,跟胡辣湯有異曲同工之妙,口味其實不同于豫東皖北蘇北的sha湯和糝湯,偏辣。四廠醉仙燴面,也是三十年老字號了,曾經是上海人開的咖喱口味燴面館,頗有豉油西餐的味道,如今它褪去了當年的新穎,只剩下老味道,掌柜也早就成了老鄭州,不再是當年那個初來乍到的上海人了,
五廠梅記燴面,也是咖喱燴面的代表之一,也是老字號,上海人開的,掌柜的親戚過去在我家帶過我,后來16年年底來家里探親,家里第一個用上蘋果7的就是她。醉仙和梅記在國棉四廠中街76號樓付5號和百花里路建設路北100米,葛記燜餅伏牛路總店,我一般都是沖著他家伊府面去的,過去還有鐵鍋蛋和三不沾,現在沒了。如今三不沾這種大油大糖的東西也沒人吃了,
伊府面過去在80年代幾乎是和燴面一起興起的。鄭州燴面館當時的代表是合記,原本在二七廣場,每天排長隊,伊府面的代表是紫荊山少林菜館和長春飯店,葛記燜餅的伊府面就叫“老長春伊府面”,而少林菜館的伊府面發展成了“蕭記燴面”,也就是后來在90年代末誕生的燴面新流派——三鮮燴面,鄭州烤鴨總店,就在紫荊山大廈后面,別看是個大飯店,今天它的菜價依然是蒼蠅館子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