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國際旅游城市,每年都會迎接幾千萬的游客,加之市區人口密度大,修地鐵是市政府高瞻遠矚的一項決定,洛陽是非常適合修地鐵的。洛陽修建地鐵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洛陽擁有洛陽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可以自主生產地鐵列車;洛陽還擁有中信鐵建重工隧道掘進裝備有限公司、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洛陽有限公司等裝備制造企業,可以自主和對外生產盾構機;洛陽擁有通達電纜等知名電纜生產企業,為地鐵建設提供質量優良的電線電纜。
1、洛陽修建地鐵的意義在哪里?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問:洛陽為什么不能修地鐵?是洛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達不到要求嗎?顯然不是。洛陽是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近幾年經濟發展非常強勁,國民生產總值一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中的排頭兵。2018年更是達到創紀錄的4600多億元,穩居全省第二的位置,洛陽市的城市框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擴大了一倍還多,目前總面積已達803平方公里,實現了以洛河為軸線,南北對稱發展,再造一個新洛陽的宏偉目標。
2、中國已經進入地鐵時代,什么樣級別的城市可以建地鐵?錢從哪來?
國務院頒布重磅新規!地鐵輕軌多地緊急叫停?。〉罔F建設踩了一個大剎車地鐵是一個重大基建項目,不但實實在在的為市民帶來各種福祉,最重要的是可以拉動政府的主要經濟命脈來源,地鐵才剛規劃,政府就可以數錢,修通之后,沿途房價將會大幅上升,最終地價也跟著上漲,導致地方的土地財政收入也隨著一起漲價,既然好處那么大,各級政府肯定都是摩拳擦掌,準備大搞地鐵輕軌建設,但從包頭地鐵叫停事件開始,引起效應,西安的規劃也受到影響,一部分規劃線路被限制,,包括新疆,蘭州,南通,等等因為新規建設的出臺也都泡湯,其實這都是新規出臺影響那現在地鐵建設標準是怎么樣,什么樣的城市才具備建設條件呢,其實并不是只有一二線城市的專屬了!那么就要滿足下面的條件,任何城市都可以申請建設了據國辦發(2018)52號文指出申報城市地鐵建設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它的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不得低于300億,在300億上,所在地區生產總值需要達到3000億申報城市輕軌的常住人口在150萬以上,一般公共財政收入預算150億以上,地區總值1500億以上重要的還有是地鐵初期的客運情況不得低于每天每公里7000人,后期客流需要達到每小時30000萬以上,輕軌每天每公里不得低于4000人!后期每小時達到10000人以上國家對于管控公益交通的發展并不是去限制,而是要認清自己的實力切勿盲目跟風建設,GDP,財政收入,負債率,這三點是要審視清楚,像比如廣州地鐵三期每公里造價就達到了驚人的8.5個億的數字,所以國家大幅提升門檻,其實是為了降低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因為一些政府負債程度比較高,這些對于城市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調整門檻雖然會暫時叫停,但是國家希望政府在為人名公益福祉的路上走的更加穩當,等指標都正常了,自然會重啟計劃,規劃未來那你們的城市目前在規劃軌道交通嗎!歡迎各位交流討論一下(我們遵義已經開始建設了!哈哈)以上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聯系刪除,
3、洛陽適合建地鐵嗎?
作為出生在中原、工作在瀟湘的一名游子,我深感洛陽建地鐵可謂高瞻遠矚、造福一方。河南省人口全國第一,一個多億;GDP總量多年來一直號稱全國第五名,乍一看,覺得算得上人強馬壯,但憑心而論,各個地市之間的發展水平太不均衡了。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省會鄭州霸氣側漏,獨占鰲頭,恰似一個被寵溺嬌慣的孩子,不僅優惠政策頻出,而且吸食了省內林林總總各種優勢項目,姑且不論教育、金融、工業,單單只看交通方面,無論是機場、高鐵,還是輕軌、高速,都不遺余力、粗暴堆砌,強勢打造中原乃至中國交通樞紐中心;市內交通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異,
立交橋、快速公交BRT、地鐵,為城市的茁壯發展、良好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反觀作為十三朝古都,中國首批享有地方立法權的首批較大的城市,洛陽經濟雖然因行政地位原因,在河南省內屈居第二,但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工業,尤其是以洛陽牡丹、龍門石窟為首的舉世聞名的旅游資源,都是鄭州所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