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廣東省每個市都有客家人,因為是廣東人,也經常走香港、深圳、廣州等地,說說自己的看法,深圳關內的話大多數說的是莞寶片或者廣府片應該有少許客家話。也許好些人學會了說粵語,不過說普通話的時候要多些;因此在深圳說普通話完全沒問題,湖南去廣東,有稱“上”,也有叫“下”的,不能以偏概全都說湖南人去廣東都是說“上”。
1、深圳人都說粵語嗎?去廣東旅游怎么交流?
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深圳在改革開放之前只是一個小漁村,原住居民是比較少的;改革開放時,有大批的外地人涌入,在這里打拼奮斗,慢慢的也成了深圳人。也許好些人學會了說粵語,不過說普通話的時候要多些;因此在深圳說普通話完全沒問題,至于來整個廣東旅游說什么話合適,個人覺得說普通話也是夠用了,為了方便交流,廣東的街坊們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有時感覺自己那普通話水平真的不如他們。
2、為什么深圳人很少說白話?
因為深圳外來人口比例較本地人多,深圳的人口結構也比較復雜,自八十年代開始到深圳謀生的人分別有惠陽、潮州、湛江等地,這三地又是三種不同語言,也不是完全說白話。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全國各地不斷有“外來工”到深圳工作,以至深圳人口爆增,從此,深圳本地人說白話的不再是主流,進入九十年代,深圳己從昔日漁村華麗轉身,變成國際都匯,更吸引了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客商云集,深圳經濟特區,在人口結構上又一次出現大幅增漲,很自然,白話被其它語言稀釋。
3、為什么貴州人喜歡說“下廣東”?而湖南人卻說“上廣東”?
這有口語上的習慣,也有位置方位上的不同叫法,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多屬珠江流域,流域就有上游下游關系。習慣上從上游之地去下游之稱為“下”,從下游之地去上游之地叫“上“,這“上下”都是去走的意思,但更突顯了兩地高低的不同,方位之明顯差異,云貴高原是珠江上游,云南貴州人去廣東叫“下”是很對的,也突顯云貴地勢高于廣東,是上下游關系,明顯了兩高低不同。
湖南去廣東,有稱“上”,也有叫“下”的,不能以偏概全都說湖南人去廣東都是說“上”,不管說上說下都是表去的意思。有的地方人沒有高低觀念,不分上下游,不論方位,一律習慣性的尊為“上”,去哪里都是說“上”,這是習慣了使然,所以說“上廣東”又正常了,一種是地理位里,河流流向造成。湖南是在湖之南,有三湘四水,實有十水,
湖南簡稱湘,多屬上江流域,境內最大河流就是湘江,湘江主要是由南往北流的,不是由西往東,由北往南,從省會長沙去衡陽郴州都是叫“上”再“上”就到廣東樂昌韶關,再一直“上”就到廣州深圳了,所以,以湘江流向概念,就使湘人生錯覺,而去廣東也說“上”了。人在口語上表達去或到的用詞有好幾種,上下是用得最多的,這突顯了兩地高低的下同,及流域的河流流向,
我廣西去廣東,用“下“,也有用“落”用“出”的,“落廣東”,示明了自己所在高于所去,“出廣東”,表明了自己所在在里,是由里往外。出與入對,上與下對,上也與落對,落更有直落直去不彎之意,一般而言,在我地,由西而東是下,是落,是出,由東而西是上是爬是入。由南往北是上,由北往南是下,這是地圖習慣上而言的,人有習慣性,有固定思維,一時改變不了,有說得不妥切甚主反了是有的。
4、深圳是個移民城市,深圳人正常交流說廣東話還是普通話?
先假設開啟話題的是廣東籍人士,而雙方之前無接觸,深圳的交談模式是這樣的:首先是廣州話,在沒有得到相同方言回應時轉國語,在得到了相同方言回應時轉方言(包括客家話、潮汕話),如果發話者為外省人士,則首用國語,在得到相同方言區回應時,使用該方言,外加各種老鄉見老鄉的喜悅。深圳早期方言雜糅,本地有白話、客家話及少量潮汕話,
5、深圳本地年青人不會說廣東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