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新站高新區”。原來合肥高鐵的主站是合肥南站,主要班次基本全停合肥南站,合肥北站只是為了城市未來發展而留的預留站,甚至合肥本地人都有很多不知道有合肥北城站,合肥新火車站早在1978年納入國務院批準的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1989年國家計委正式批準立項,1992年動工建設。
1、合肥新站區發展的怎么樣?
2019年合肥熱點區域主要分為6大板塊,分別為新站區少荃湖、空港新城,高新區西部、駱崗機場板塊、濱湖東部、合肥東部新中心,這些板塊全都屬于合肥城區范圍,都屬于市區,高劉空港區域雖然距離老城區很偏遠,但是他也屬于合肥市區,定位就是這么定的,只是還沒有大面積的開發,我們發現這里面沒有三縣區域,沒有肥西、沒有肥東、也沒有北城等。
在合肥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中,總共有11大重點片區,里面包含了三縣的一些板塊,但放在整個合肥城市中,三縣的發展定位還是有限的,在重大資源配置上要明顯低于合肥城區的一些核心板塊,這就是發展的定位和次序,另外從這個圖中,我們也能看到很多規律,就是合肥未來主要的發力方向,主要開發的核心板塊,幾乎都處在外圍較偏的區域,而且相互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間距離。
這個以前說過,一方面是因為土地空間的原因,外圍土地較多,滿足區域大建設最基本的條件,另一方面,合肥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范圍,不同的層級,都需要不同的中心來輻射支撐,這些中心都有自己的職能,都有自己的輻射范圍,都有自己的領地,他們在城市功能服務輻射上盡可能的不去交叉重合,所以需要各大核心拉開空間距離,從這個角度上看買房,比如新站區的高速中央公園,有人問這個樓盤怎么樣,我從來沒有覺的這個樓盤有什么優勢,相比較新站區北部、烈山路、少荃湖等區域的樓盤,處在北二環的高速中央公園,其實沒有任何優勢,為什么了?看區域,這個樓盤所處的區域屬于不里不外的區域,既不是特別靠里面,也不是特別靠外面,屬于兩者中間,放眼整個合肥,處在里不里、外不外的中間區域,其實環境都很一般,重點是不會有什么大的變化,除了政務區,四里河區域由于水庫的原因已經算靠外了,也就是從環境上看,合肥處在中間的區域都很一般,或者不好,這跟早年的合肥城市規劃有關,也就是從區域價值環境上講,買房要么去里面,要么去外圍,盡可能的不要去選擇處在中間的區域。
另外在這個圖中可以看到,真正意義上的合肥西南方向發展空間其實已經不大了,甚至是沒有了,合肥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成東南方向的濱湖新區、東部新中心,可以說成東北部的新站區,也可以說成西北部的高新區、空港,但是西南方向已經不算了,為什么?因為已經發展很好了,發展成熟了,政務區、經開區、肥西核心區都是這樣,沒有什么土地空間了,還發展什么了?對不對,部分區域只能翻新改造,從區域發展周期的角度來說,新站區還很年輕,處在幼年期階段,未來變化會很大,但是西南方向已經處在成熟期階段,沒有大的變化了,往后10年、20年,就是處在沉寂衰落的階段,就像廬陽區、瑤海區現在經歷的這個階段。
還有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規律,不管是西部的核心板塊還是南部的核心區板塊,他們的空間距離相對較近,但是新站區少荃湖的空間距離較遠,整個合肥東北部幾百平方公里的范圍里只有一個少荃湖真正意義上的核心,所以你要明白北航為什么要選址這里,當然新站區以后還會有鶴翔湖、雙龍湖等區域會有大面積的開發,在看整個合肥城市的東向和北向,西北的空港肯定比不了少荃湖片區,合肥東部新中心,有些偏東南方向,不算正東方向,另外從地理位置上看,少荃湖區域處在合肥北城和合肥東城中間的交匯區域,
2、合肥未來5年發展的前景如何?
在安徽持續推行的“強省會”戰略下,未來五年合肥經濟依然有望快速發展,經濟總量躋身“萬億俱樂部”,全國排名有望挺進前20。2018年合肥GDP達到了7822.9億元,位居全國第25,合肥是安徽的省會,在安徽推行的“強省會”戰略下,依托裝備制造和高科技產業,合肥這些年來經濟強勢崛起:2006年合肥GDP趕超太原;2008年趕超南昌和昆明;2014年趕超石家莊;2015年趕超長春在全國省會城市當中排名不斷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