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的“沖穩保”如何把握。一、高考志愿沖一沖范圍在多少位次,高考志愿沖一沖的位次應該比實際位次高多少,沖穩保志愿填報簡單、安全,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辦法一、沖穩保志愿填報的六條原則我們知道平行志愿的錄取規則基本上都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
1、高考志愿如何做到“沖、穩、保”?
高考志愿的“沖穩保”如何把握?除了從選擇學校層面防止屈分、滑檔兩大極端結果外,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對專業選擇的考量。一、從選擇學校層面把握“沖穩保”的尺度這實質上談的是一個梯度問題,首先要明白沖、穩、保三種做法的目的和意義,由于我們只是基于歷史數據分析志愿,而每所學校錄取線都可能會有波動,有下調、持平、上升三種可能性。
對應這三種可能性,我們以沖、穩、保三種策略去應對,無論錄取線往哪個方向變化,我們所選擇的6所院校都能投檔成功,上圖是一個常見的志愿梯度圖。A、B、C、D、E、F六所院校按預估投檔線從高到低順序排列,我們需要重點把握的是沖的高度、保的低度,這兩者決定了本批次志愿的總梯度值。先說沖的高度,這個是可以相對靈活把握的,如上圖,考生成績略超過了A的投檔線,實際操作中考生也可以沖得更高一些(如選擇預估投檔線高于自己成績的院校),也可以不沖而直接選擇穩(如選擇自己成績較大幅度超過投檔線的學校)。
再說保的低度,這個決定了本批志愿的安全性,因此最后一所學校保底的幅度要有保障。但對于不同層次的考生,保底的幅度可能不同,極高分(如630分以上)的考生可能保底幅度20分以上已基本足夠,而中低分段考生一般建議保底幅度達到30-40分以上為宜,但也有下限,其下限值是考生成績不要超過保底學校的錄取最高分——即明顯是屈分的事情不要做。
志愿院校間合理的梯度,既能起到防止屈分、又能避免滑梯的作用,如上圖,考生所選六所院校,越在前面的院校層次越高,越往后面的院校考生能擇的專業越好,無論被A、B、C、D、E、F中哪一所院校錄取,考生都不會太吃虧。二、結合專業考量把握“沖、穩、保”的尺度對專業的要求是影響“沖穩保”策略的重要因素,
單就沖這個問題,對專業的看重程度就決定了可以沖的高度,相對而言專業接受面廣的考生可以沖得高一些,比較看重專業的考生則不適宜沖高。如上圖,某省2016年理工類投檔線,我們假設2017年某考生高考成績換算為2016年的同位分為638分,對照上述投檔線表,我們可以較容易定位哪些學校可以沖、哪些學校比較穩、哪些學校適合保,
如上面藍色區域,院校投檔線高于考生成績,考生如果沖這類學校則必須放棄對專業的訴求;紅色區域院校投檔線略低于考生成績,被調劑的可能性仍然較大。當然,考生實際分析時既要看院校的投檔線,更要深入分析院校的專業錄取線,以自己對專業的訴求為考量,如638分(同位分)的考生,如果對專業沒有要求,則其第一所學校可以沖上圖浙大醫學院、北航、上海財大這類高分學校;如果考生對專業有一定要求,則第一所學校沖的幅度要低些,如上圖中央財大、對外經貿大學、中山大學這些院校;如果考生對專業比較看重,且要沖擊院校的較熱門專業,則可以選擇自己的成績相對有較大優勢的院校,如上圖西安交大、廈大這些院校。
如果考生需要保專業,則其第一所學校所選擇的層次則還要更低些,基于以上分析,我認為考生需要把握兩個要點:一是保底學校的保底幅度必須保證,這決定了整批志愿的安全性;二是沖的高度必須結合自己對專業的考量來決定,專業接受面廣的考生可以沖的高一些,如果對專業有一定要求則須降低沖的高度,如果看重專業則要穩字起步,不適宜沖。
2、今年河北高考填報志愿,志愿分數夠了但位次不夠怎樣填?
河北考生,分數夠了,位次不夠,怎么填志愿?書生覺得,題主對“分數夠了”的理解是錯誤的,每年的高考雖然都會有分數出來,但每年的分數不具有直接對比性,位次才具有對比性。其實分數的不同,從每年的分數線就可以看得出來,從上圖可以看出,每年的分數線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同樣的分數,在某年可以上一本,或在某年卻只能上二本;像上面的一本線,2019年無論理科還是文科,都比2018年有所降低;去年的理科510分,就只能填報二本的高考志愿,而今年的考生只要夠502分就可以填報一本高校的志愿;特別是2018年和2017年的一本對比,更符合題主說的意思,在2017年理科485分就可以填報一本院校的志愿,而在2018年的考生能說分數夠了485分,就要填報一本志愿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有人可能會說,哪是因為省考試院把2018年的一本的控制線劃定成了511分,不過實際上,劃定的分數線不是分數決定的,而是由當年的計劃招收人數來決定的,表現在公布的數據上,就是一分一段表中到分數線的累計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