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評價:“張芝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個高峰,精于此道者為妙,善用于當下”,張芝,生年不詳,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字伯嬰,張芝與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并稱書中四圣,張旭之所以叫曹圣,是因為他把張芝中的大草和王獻之的草書發展成了成熟的野草,張旭是草賢,張芝他擅長草書曹彰,張芝(。
張芝(?—192),字伯瀛,生于敦煌縣(今甘肅瓜州縣)袁泉縣。東漢書法家,“草書之祖”,張桓之子,高級司農。出身名門,拒絕朝廷征召,潛心研究書法。他擅長草書中的曹彰,將古代的辨字分筆的草書法改為上下含蓄的新寫法,獨具匠心,在當時影響很大。李志敏評價:“張芝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個高峰,精于此道者為妙,善用于當下”。沒有代代相傳的原作,只剩下八月帖之類的刻帖。
東漢時期,是漢人。張芝,生年不詳,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字伯嬰。漢族,瓜州縣(今甘肅省酒泉市)人。東漢書法家。涼州三明資深司農張桓之子。出生于一個官宦家庭。張芝他擅長草書曹彰。他將古代的辨字分筆的草書法改為上下牽連的新寫法,獨具匠心,在當時影響很大,被稱為“草圣”。如今已無代代相傳的墨跡,北宋春華亭帖中收錄的只有他的八月帖。張芝與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并稱書中四圣。
3、 張芝和張旭哪個是草圣?張旭是草賢。在古代書法史上,只有唐代的張旭和懷素被公認為“曹圣”的代表,張旭之所以叫曹圣,是因為他把張芝中的大草和王獻之的草書發展成了成熟的野草。草書藝術創作取物取象,通過草書表現感情的創作思維更加成熟,張旭出生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他是唐朝的書法家,他擅長草書,喜歡喝酒。他被世人稱為“張典”,與懷素并稱“醉翁”,張旭對后世的影響:作為中國書法史上偉大的書法家,張旭既繼承傳統,又敢于創新。通過繼承和創新前人的成果,他自己的野草藝術在盛唐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后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重大影響,對唐代書法藝術的繁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