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可以回答,因為我就是做蔬菜批發生意的,有時候也批發水果。如果在鄉鎮一級,從事蔬菜采購、運輸、批發的生意,可以有三種經營模式,他們的作息時間是半夜2點去批發蔬菜,早上6點半準時返回到售賣蔬菜的攤位,然后6點半到8點這段時間主要負責清理蔬菜,一些爛葉子、泥土等要清理干凈,蔬菜擺放整齊并歸類。
1、在鄉鎮一級,從事蔬菜采購、運輸、批發生意怎么樣?
如果在鄉鎮一級,從事蔬菜采購、運輸、批發的生意,可以有三種經營模式。一,是在鄉鎮所在地設一個批發點,從外地采購運輸回所有的貨源,再在批發點把它們批發給鄉鎮周邊的居民和小商小販,如果是這種經營的模式,其生意前景是不容樂觀的;因為,區區一個鄉鎮的人口和有限的消費能力是很難支撐起一個品種必須齊全,保質保鮮期又很短的蔬菜批發點的。
二,是在本地有豐富的蔬菜資源優勢的情況下,如果在鄉鎮所在地設立一個固定的收購點,再把它們運輸到更大的批發市場進行批發,或者和大批發市場上的收購商合作,自己做為在產地專門負責收購并從中抽取利潤的代辦商,而把銷售這個環節甩給大市場上的收購商負責,如果是這樣的模式,獲取利潤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三,是在本地有特色和優勢的蔬菜資源的情況下,如果在鄉鎮所在地設立一個采購,運輸和批發的固定點,集對鄉鎮周邊的居民和小商小販的內銷和運輸到更大批發市場上批發的外銷于一身的這樣的經營模式,其前景就是不可限量的了,
2、做水果批發生意和蔬菜批發生意的經驗有沒有?求分享?
蔬菜批發這個生意,只要有點資本有點毅力,還是能做起來的,但確實也比較辛苦:農貿市場里大部分蔬菜批發商,凌晨2點前就得起來接貨,5-6點進入一天最忙碌的時候,直到中午12點后才能回去睡幾個小時,晚上10點又得起來做準備,經常日夜顛倒,比其它行當更辛苦.01不要輕易做產地批發我本人是從“蔬菜長途販運”入行的,也就是產地批發。
不干不知道,干了才知道是個大坑,2012年的春天,廣州持續陰雨,當地很多菜爛在地里,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我一個鄰居在廣州工作,他春節回家見老家的大白菜才三四毛一斤,于是他以兩元的價格從老家批發了三十噸蔬菜,運回廣州,不到兩天全部銷完,進菜費用二萬,運費八千,不到一星期凈賺九萬多。這個事讓我動了批菜的念頭,年里聽人說山東有地方緊缺鮮菜,開春后我與表弟販了一批當季的短尾菜苔去煙臺,結果因為不會選貨、不懂冷藏、沒有客戶、沒有經驗,賠了將近兩萬,
這次產地批發之所以失敗,除經驗不足,跟產業鏈條也有很大關系。我們都知道,一批菜從產地到餐桌,要經過產地批發商,二級批發商與菜販(零售商)三手(最少也要過兩手),利潤率上,產地批發商不超過百分之十(自有蔬菜基地除外);二級批發商大概十幾個點;零售利潤百分之幾十但賺的錢卻正好相反。原因是,產地批發靠貨源優勢與采購規模掙錢,投入最大;二批商靠穩定的貨源與客源掙錢,投入居中;零售商販則靠高利潤掙錢,投入最小,
當年,我作為新入行的小批發商,貿然跨級搞產地批發,結果可想而知。一步就做產地批發,還存在以下風險,一、對市場風險的預判、應對能力不足。因為在產區收貨,再發到批發市場銷售,中間基本都會有幾天時間,若遇到突然情況導致菜價驟降,而你又對市場走勢把握不準,就有可能導致進貨與賣出的價格倒掛,加上中間投入的包裝、運輸及人工費用,很容易虧損,
二、貨源不足。蔬菜供應量過大容易導致菜賤難銷,但蔬菜供應量小,會更麻煩,因為當一個產區貨源不足時,大家都會去搶貨,收貨價自然也水漲船高,如果把握不好,也有可能出現價格倒掛,白忙活一場,除了搶貨,貨源的不穩定也會導致維客困難,如果拿貨的大部分是臨客,價格就硬不起來,只能任人宰割。三、蔬菜品質不足,蔬菜批發客戶一般都有對應的需求,有些要高品質菜,比如大酒店;有些要大路貨,比如小飯館、單位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