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1942”把呈現變成了唯一的結果,歷史片所承載的情感或靈感的目的并沒有達到,“話語”的表達隱含著創作者的“陳述”,但“話語”的混亂無序必然會掩蓋作者的“陳述”目前(2021年8月)可以在1942年的地址觀看,劇情:1942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鬧饑荒,這個結果也和1942的敘事手法分不開。
對于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來說,“1942”的手段是呈現民族苦難,其目的是觸動人類尤其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情感,達到追憶的共鳴。或者是需要像紀錄片一樣嚴肅隱晦的引起國民的思考。然而,很明顯,由于歷史觀的搖擺,這部電影卷入了個人的關懷和晦澀的思考,以至于它呈現出一個錯綜復雜的大雜燴,或者說同時展示了不同的歷史話語。所以,“1942”把呈現變成了唯一的結果,歷史片所承載的情感或靈感的目的并沒有達到。這個結果也和1942的敘事手法分不開。按照敘事電影的說法,敘事手法是一種“話語”,而電影的歷史觀是一種“陳述”。這就相當于符號學中“言語”與“語言”的關系。“話語”的表達隱含著創作者的“陳述”,但“話語”的混亂無序必然會掩蓋作者的“陳述”
2、哪里可以看到《 1942》完整版目前(2021年8月)可以在1942年的地址觀看。《一九四二》改編自劉震云的小說《文古一九四二》,是一部由執導,張國立、陳、李、張涵予等人主演的災難片,這部電影是根據1942年的歷史事件改編的,當時成千上萬的人為了躲避饑荒,離開了他們的家園,出去了。由兩條線索敘述:一是逃離饑荒途中的人們,以舊雇主范殿元和佃戶盲鹿為核心;另一個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他們對人民的蔑視促進和加深了這場災難,劇情:1942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鬧饑荒。范殿元,老東家,大災之年,戰亂將至,他駕著一輛裝著糧食的馬車,家人坐在上面,他也加入了逃往陜西的人群。三個月后,到了潼關,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人也沒了,這個時候,老雇主特別糾結。他為了讓人活下去,帶著家人出去躲避饑荒,可是到了陜西,親戚都死了,于是他決定不逃離這個國家,開始逆著逃難的人群往回走。老東家此時不想活了,想死在離家更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