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地鐵啟動規劃于2009年,啟動申報于2016年,當年即獲批建設,也就是現在在建的洛陽地鐵一期工程,包括洛陽地鐵1號線和2號線。洛陽地鐵在建2條,遠期規劃4條,更遠期甚至有8條,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洛陽也就只會有2條地鐵,至于規劃,洛陽當前是規劃了4條線路,在建的1號線,西起于中州西路西端的谷水站,東至中州東路延長線,貫穿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終點是位于洛龍區白馬寺鎮的楊灣站,是緊密聯系中心城區洛北板塊的東西向骨干交通線路。
1、有人說“洛陽應天門建成后將成為地標建筑”,附近的交通會如何規劃?
洛陽的應天門大氣磅礴、巍峨壯觀,又與古代歷史密切相關,完全可以成為洛陽的新地標建筑之一。可能有人會因為應天門是根據歷史記載復原的古建筑而不以為然,甚至否定它的歷史意義。其實,洛陽在中國四大古都中是建都年代最早、歷經朝代最多的古都,正因為年代太過久遠,歷經戰爭人禍,文物毀損嚴重,尤其是地面建筑在洛陽解放之前基本上就被破壞殆盡,這當然是件十分痛心也不可逆轉的事情。
現在條件允許了,為了讓子孫后代永遠記住歷史,也為了城市發展的需要,根據歷史記載建設復原一些重要的古代標志性建筑,彰顯城市的歷史,讓人們記得住鄉愁,這對于十三朝古都的洛陽也是十分必要的,洛陽古代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著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歷史,讓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優秀傳統在保護中傳承,并發揚光大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應天門是紫微城也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始建于隋煬帝大業元年,重建于唐高宗顯慶元年,南與太微城正門端門、郭城正門定鼎門相對應,北與明堂、玄武門、龍光門相對應,處于隋唐洛陽城南北軸線上,唐宋年間相繼沿用,是當時朝廷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應天門是由門樓、垛樓、闕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連為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是隋唐兩京考古發掘出的第一座宮闕遺址,
復建的應天門完全按照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時的情形予以復原。復原后的應天門大氣磅礴,富麗堂皇,巍峨壯觀,再加上聲光電等現代因素的加入,夜色下的城樓美倫美煥,如夢回隋唐,令人嘆為觀止,不負洛陽古代第一門的稱號!至于應天門附近的交通,城建交通部門在復建之前就已經做出了全面詳細的制定和規劃,有些已經實施,有些正在推進之中。
2、洛陽地鐵規劃了幾條線,進程怎么樣?
洛陽地鐵在建2條,遠期規劃4條,更遠期甚至有8條,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洛陽也就只會有2條地鐵!洛陽是中西部唯一在建地鐵的非省會城市,這一點也是洛陽的驕傲,是面對其他中西部非省會城市時非常有底氣和自豪的一點,洛陽地鐵得以修建,應該說是趕上了好時候,湊得了好時機。洛陽地鐵規劃的早,申報的早,洛陽地鐵啟動規劃于2009年,啟動申報于2016年,當年即獲批建設,也就是現在在建的洛陽地鐵一期工程,包括洛陽地鐵1號線和2號線。
隨后,在2018年,國家即出臺了關于城市地鐵申報的準入門檻,明文規定,修建地鐵的城市需同時滿足1、GDP大于3000億,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大于300億,3、城區人口大于300萬,在洛陽地鐵申報時,洛陽市并不滿足條件,一直到今年2020年,洛陽市仍然不同時滿足這3個條件。其實也就是最難的城區人口條件,
洛陽差距還有80萬人左右,按照洛陽年城區人口自然增長速度,要達標還要起碼40年。更何況,關于地鐵準入標準還有收緊的可能,因此,洛陽地鐵2號線之后的線路將很難再報批,洛陽也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僅有這兩條地鐵線路。至于規劃,洛陽當前是規劃了4條線路,在建的1號線,西起于中州西路西端的谷水站,東至中州東路延長線,貫穿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終點是位于洛龍區白馬寺鎮的楊灣站,是緊密聯系中心城區洛北板塊的東西向骨干交通線路,
該線路全長22公里,平均間距為1.3公里,沿線共設谷水、秦嶺路、武漢路等18座車站,均為地下兩層站,共有119個地鐵出入口,線路標識色為牡丹紅;在建的2號線,設站19座,其中一期起自經三路站,終點至龍門大道站,長約18.3公里,設站15座,投資140.3億元,列車采用6B編組,一期計劃2022年建成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