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網上看到過幾次“突然傳來巨響”的說法,大家一時半會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抗日戰爭結束后,河南也是國共內戰爭奪的焦點,抗日戰爭河南第一次被日軍攻陷是1937年,至今已83年,換句話河南一直都是中方與日軍周旋的主要戰場,我們這里也偶爾聽到放炮一樣的巨響,有人說是飛機飛過時引起的“音爆”。
1、大洛陽的人們,有誰知道一聲巨響是怎么回事?
我們這里也偶爾聽到放炮一樣的巨響,有人說是飛機飛過時引起的“音爆”。到底是不是,沒有人深究,但“音爆”的可能確實存在,所以,順便普及一下“音爆”,如果上網查詢,涉及許多專業術語,很難理解。比如激波,其實就是當飛行器(以下都以飛機代替)以接近音速飛行時,飛機前方形成的一層劇烈壓縮的空氣層,這個空氣層很薄很薄,厚度只有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毫米,
但這個空氣層很難散開,會對飛機產生巨大的阻力,形成“音障”。飛機在突破“音障”時,堆積在飛機前部的空氣會以沖擊波的形式向后散開,注意這個過程中,空氣經歷了劇烈壓縮到向后釋放,必然會發生劇烈的振動,發出巨大的響聲,就是“音爆”。其實,飛機引起的“音爆”一般很少遇到,不過,很多人可能見過公園中有人甩鐵鞭子,鞭子發出的聲音,也屬于“音爆”,
別看甩動的速度不大,但鐵鞭是從手柄到鞭梢的鐵環逐漸減小(質量逐漸減小),并且甩動的時候,先大后小,大鐵環的動能逐次向小鐵環轉移,速度越來越大,尤其是鞭梢有皮條或尼龍繩編制,質量更小,速度更大,以致超過音速。另外,飛機在突破“音障”時,往往還會伴有“音爆云”,其實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在飛機突破“音障”時,被壓縮的空氣層向后釋放時,體積膨脹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2、半夜外面突然一聲爆響,房屋有震感是怎么回事?
近來在網上看到過幾次“突然傳來巨響”的說法,大家一時半會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下面我就給出標準答案,希望能夠解除大伙心中的疑慮。昨天晚上七點半我就睡下了,一直睡到今晨三點四十分鐘醒來,我坐起身來,靠著床頭刷頭條。這幾乎是我的常態,成了習慣了,四點十二分,窗外驟然發出一聲巨大的悶響。像驚雷一樣響,但明顯不是雷聲,住房有震感,
我連忙翻身下床,拉開半幅窗簾,向夜幕中張望。只見路燈下面,剛停下一輛水泥商砼車,司機從車頭下來,繞著看車胎。我明白了,然來是爆輪胎了,商砼車剛剛拐過路口,路口有一根五層樓高的大燈,爆胎釋放出來的氣壓,把柏油路上的灰塵掀了起來,也有五層樓那么高,灰塵在燈光下四處迷漫。司機檢查完了,不知道他發現了什么,我推測是爆了后胎的里胎,
3、河南七旬夫婦田間干活,觸爆遺留手榴彈,致一死一傷,怎么回事?
有句話怎么說的,人要是倒起霉來,喝涼水都會塞牙。當今21世紀,2020年,七旬老人萬萬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會踩中一顆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地雷”,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顆手榴彈的質量真是沒得說,埋葬在地底下幾十年,竟然還能炸出當年的威力。——這些生產廠家也太負責任了吧!近日,河南永城大王集鎮莊樓村發生了一起令人不可思議的慘劇,七旬老人下田務農之際,不慎引爆戰時遺留炸彈致一死一傷,
75歲劉某某(男)身受重傷,隨后被送往當地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而71歲老伴趙某某因距離炸彈較遠,身體只被摔倒時輕微擦傷,根據現場勘察及手柄殘蝕程度,專家認定該手榴彈疑似戰爭年代遺留。經過現場排查后,事故周邊未找到類似爆炸物,對此!警方提醒:廢舊手榴彈大部分仍具殺傷力,如果發現廢舊炮彈、子彈等危爆物品,不要擅自處置,請及時報警。
戰爭時期遺留的手榴彈,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至今大概有多少年了?1937年7月,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歷時8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中國所在的同盟國宣布投降,中日戰爭宣告結束。(不過近年來抗日戰爭被改為了14年,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而中國河南,在1937年10月中旬,就遭到了日軍的猛烈攻擊,11月5日,豫北重鎮彰德(今安陽市)被日軍占領,隨后河南大部分地區也逐漸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