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媒體對張家口城市排名城市劃分,基本上都屬于四線吧。張家口屬于幾線城市,這得看什么時候什么年代,張家口曾經是通往內蒙古,山西地區的一個重要的旱碼頭,也曾經是察哈爾省的省會,在新中國建立之后,也是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張家口在新中國成立初始,有著宏偉的計劃,曾經是一個門類齊全的工業城市,從輕工到重工,特別齊全,從采掘挖礦到軍工,樣樣都有,從紡織到服裝,紡織廠幾大家,輕紡到毛紡,床單廠被服廠有多家,皮鞋廠、布鞋廠、童鞋廠,橡膠鞋廠十來家,探機廠,煤機廠,全國有名,晨光牌電石全國銀獎,百年礦山下花園,發電老廠在張垣,日化產品在藍鯨,推土機在宣化,宣鋼人口近十萬,啤酒白酒多了去,化工化肥好多家,連油漆廠制鎖廠都有,那真叫門類齊全呀,西北地區的重要早碼頭,您說在當時它屬于幾線城市。
1、張家口市有多少人口?相對于河北其他城市的人口密度來說,如何評價這個城市?
前幾年——也可能是去年,從小熟悉的張家口“四區十三縣”變成了“六區多少縣”,宣化縣合并到了宣化區里,萬全和崇禮也由縣變成區了。現在張家口市的概念包括:橋東區,橋西區,宣化區,下花園區,萬全區,崇禮區,其實還應該增加一個隱形的經濟開發區,剛才問了一下相關人士,上訴地區戶籍人口最新統計135萬多不到137萬,不知道別的回答170萬怎么出來的,外來暫住人員不多,不超過3萬。
人們習慣性把橋東橋西和經開稱作市區,地理上,張家口呈二階臺階狀分布,壩上四縣——山脈(狼窩溝也就是野狐嶺)——張家口市區,宣化下花園涿鹿懷來——山脈(八達嶺)——延慶(北京)。期間落差有1500 米(壩上平均海拔1600,北京平均50),文化上,張家口應該用“龐雜”“包容”來形容。壩上文化和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集寧地區基本雷同,最直觀的區分辦法就是把盛飯的鏟子叫做“鐵絲”,
陽原懷安像大同文化。蔚縣萬全反而像山西晉中地區文化,很會做生意,人們戲稱張家口的錢都讓他們賺了,也難怪,當年山西最會做生意的晉中人就是經過這條路來張家口,然后通過張庫大道把生意做到歐洲的,宣化下花園涿鹿懷來有點偏向北京文化。不過整體來說,張家口人是我經見過最樸實、忍讓而執拗的人,我們不善溝通,請給我們二兩老龍潭,喝酒前我是張家口的,喝完了張家口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