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作為燕趙大地,歷史悠久,也是兵家必爭之地,肯定少不了歷史典故。河北名人最該提到的是新中國開國將軍,以1955年受將帥銜的數量看,河北共82人受將軍銜,排名全國第九,河北名人輩出,有很多名聲好的人,其中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李大釗,開國將軍中孫毅、韓振紀,就屬于河北名聲最好的名人,今天主要介紹他們三位的事跡。
1、河北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河北歷史名人,書寫幾位如下:孫毅(1904—2003),河北廊坊人,開國中將。畢業于河南陸軍軍官學校,中共七大代表。建國后,歷任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華北軍區副參謀長,中央軍委出版部部長,總參謀部顧問,楊秀峰(1897—1983),河北遷安縣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我國公安政法戰線杰出的領導人之一,
建國后,歷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教育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八屆中央委員,趙博生(1897—1933),河北黃驊人。1917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至1931年,在馮玉祥部和國民革命軍26軍任職。1931年12月,領導寧都起義后,參加了工農紅軍,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兼14軍軍長,1933年1月犧牲,
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徐信(1921—2005),河北靈壽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建國后,歷任北京軍區參謀長,總參謀部部長助理等職。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中央候補委員,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1988年晉升為上將軍銜。徐冰(1903—1972),河北邢臺人,
2、河北出過哪些名人?
河北出過很多名人,開國將軍中有孫毅(大城)、韓振紀(高邑)2位中將,有邢榮杰(無極)、呂炳安(深澤)、李震(藁城)、李鏡如(辛集市)、谷廣善(高邑)、馬衛華(唐縣)、王璞(蠡縣)、王子修(安新)、王之平(滿城)等70余為少將。李大釗,河北樂亭人,他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在《新青年》等刊物上,發表過《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文章,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
他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組織。促成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他領導北方黨組織開展反帝反軍閥斗爭,1927年4月6日,張作霖勾結外敵,逮捕李大釗等80余人,4月28日,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英勇就義。佟麟閣,原名佟凌閣,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人,
曾任馮玉祥部陸軍第11師第21混成旅旅長,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暫編第11師師長、第29軍副軍長,抗日同盟軍第一軍軍長等職。早年參加護國戰爭和北伐,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七七事變后,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以軍部名義命令全軍:凡是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7月28日,日軍進犯南苑,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指揮29軍死守南苑,他被機槍射中腿部,帶傷率部激戰,后頭部受重傷,壯烈殉國,時年45歲。
是在抗戰中殉國的高級將領之一,被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2014年9月,佟麟閣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馮玉祥,原籍安徽省巢縣,生于河北滄州市,曾任國民軍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參加過灤州起義和北伐戰爭,1924年把清廢帝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參與和支持國民革命,
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中原大戰失敗后隱居泰山。1933年5月組織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七七事變爆發后,他致電第29軍將士:“抗敵守土之責,斷不容絲毫退讓,”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后改任第6戰區司令長官。不久,被老蔣免職,在鄂、豫、湘、黔、川等省從事抗日救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