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干涉不是出于正義,而是出于私欲,《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俄國拉攏德法,目的是占領中國東北干涉,于是在德國的倡議和俄國的響應下,拉攏法國組成德、俄、法同盟三國,日本為干涉,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1干涉還遼也是日俄戰爭的起因,三國干涉回遼,發生在甲午戰爭之后。
西方列強從自身利益出發,既有危機感,又有在遠東擴大影響力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于是在德國的倡議和俄國的響應下,拉攏法國組成德、俄、法同盟三國,日本為干涉,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三國是干涉不是出于正義,而是出于私欲。德國如果想從中國獲得一個港口,就會借此機會親近俄羅斯,松動俄法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擺脫德國的孤立。俄羅斯直言:“如果日本占領了南滿,對我們就是威脅。我們不能允許日本占領南滿。如果我們沒有完成我們的要求,我們將采取適當的措施。這樣,我們將成為中國的救世主,中國將尊重我們的服務,從而同意以和平方式修改我們的國界。”法國加入同盟一方面是因為俄法同盟,另一方面是想染指中國東南沿海尤其是臺灣省的野心。
《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俄國拉攏德法,目的是占領中國東北干涉。1895年5月,在三國的壓力下,日本同意中國賠償3200萬兩白銀,隨后日軍撤出遼東半島。三國 With 干涉立功,清政府被迫授予租借軍港、修筑鐵路、開采礦山等特權。俄國趁機在中國東北擴大侵略。當時清政府沒有足夠的實力單獨對付日本,因為在甲午戰爭中戰敗了。所以借他國之手牽制日本,就是借外國人(俄、德、法)控制日本。雖然這是一個緊急的解決辦法,但它為后來的列強進一步瓜分中國的領土創造了有利條件。
3、為什么說 三國 干涉還遼是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的序幕三國干涉回遼,發生在甲午戰爭之后。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帝國,6天后,沙俄帝國、德意志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以自身利益為由,以提供“友好建議”為借口,逼迫日本將遼東歸還清政府。日本為此深感恥辱,-1干涉還遼也是日俄戰爭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