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古跡“殷墟”第四名鄭州,雖然把鄭州排在第四,但其實鄭州的歷史影響力還是很強的,鄭州是五朝古都,分別是夏、商、管、鄭、韓將鄭州作為國都。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
1、河南到底有多少古都?
河南有4大古都,就算天王老子來了鄭州也算得上古都。而且是朝代最久遠的都城,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在河南,分別是“鄭州,洛陽,開封,安陽”,逐一介紹下每個古都的朝代和年代。河南古都第一名洛陽,洛陽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都城,
歷史古跡有“龍門石窟”“白馬寺”等第二名開封,開封是八朝古都,也有說七朝,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歷史了,先后有夏朝、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五代后梁、后晉、后漢、后周、遼朝、北宋和金朝等相繼在開封定都,所以有八朝古都之稱。歷史古跡有“包公祠”“天波府”“龍亭”“清明上河園”等第三名安陽,安陽是八朝古都,歷史上先后有夏朝、商朝、衛國、趙國、曹魏、后趙、冉魏、前燕、翟魏、南燕、東魏和北齊定都于此,安陽被稱為“七朝古都”,
安陽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屬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因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被發現于安陽殷墟,故安陽更有“中華第一古都”之稱,歷史古跡“殷墟”第四名鄭州,雖然把鄭州排在第四,但其實鄭州的歷史影響力還是很強的,鄭州是五朝古都,分別是夏、商、管、鄭、韓將鄭州作為國都。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夏、商、管、鄭、韓建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歷史古跡:“少林寺”“商代城墻遺址”等自古以來,中原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希望我們大河南崛起,恢復到歷史的巔峰,。
2、鄭州是什么時候開始叫鄭州的?
1928年,鄭縣被改為鄭州市,但是在1931年,撤市復改為鄭縣,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正式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5000年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創業和建都,
3600年前,成為我國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發源地,至今中心城區依然保留著7公里長的商代城墻遺址。秦漢時期,今鄭州地域以滎陽為中心,因處交通和運河要道,經濟日趨繁榮,隋朝改滎州為鄭州,后改鄭州為滎陽郡,仍治管城縣。開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廢楊侗自立為帝,國號鄭,這是中國歷史的第三個鄭國。
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鄭州為西輔,屬京西北路,鄭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明朝建立后,鄭州劃歸開封府。清末,平漢和隴海兩條鐵路在鄭州交匯,鄭州成為中國東西、南北大動脈的紐帶,經濟地位不斷提升,1912年,日本經濟學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鄭州商情》中稱鄭州為:中國的芝加哥。1913年,鄭州被撤銷市制改為鄭縣,但依舊保留市級規模,
1928年,馮玉祥將鄭縣改為鄭州市。1931年,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大戰之后,將鄭州撤市復改為鄭縣,1948年10月22日,鄭縣解放,設置鄭州市,1953年鄭州成為河南省經濟中心,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2016年12月,鄭州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