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代四川行政區劃
按地級(含副省級)行政區來劃分,四川現轄1個副省級城市、17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按縣級行政區來劃分,四川現轄43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20個縣和4個自治縣。四川下屬的地級行政區包括: 副省級城市:成都 地級市:綿陽、德陽、宜賓、攀枝花、樂山、南充、自貢、瀘州、內江、廣元、遂寧、資陽、廣安、雅安、眉山、達州、巴中 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 另外,四川按照傳統區劃還可以被分為川西、川東、川南、川北,另外也有川邊、下川東、川西北、川西南的劃分方法。
2. 明代四川行政區劃
明代四川實有耕地面積10084.2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7804.8萬畝。
明代官書《明實錄》的記載中,明朝全國田地數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之前,從未超出過488.19萬頃。例如,《明實錄》記載的洪武十四年(1381年)田地數為366.77萬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田地數為387.47萬頃、宣德元年(1426年)田地數為412.46萬頃,皆不足《明史》所載洪武二十六年數據的一半。
3. 四川歷代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具體如下:
1、成都市: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新津縣、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簡陽市
2、綿陽市:涪城區、游仙區、安州區、梓潼縣、三臺縣、鹽亭縣、平武縣、江油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3、自貢市: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榮縣、富順縣
4、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5、瀘州市: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6、德陽市:旌陽區、羅江區、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中江縣
7、廣元市:利州區、昭化區、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劍閣縣、蒼溪縣
8、遂寧市:船山區、安居區、射洪縣、蓬溪縣、大英縣
9、內江市: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威遠縣、隆昌市
10、樂山市:市中區、沙灣區、五通橋區、金口河區、犍為縣、井研縣、夾江縣、沐川縣、峨眉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
11、資陽市:雁江區、安岳縣、樂至縣
12、宜賓市:敘州區、翠屏區、南溪區、江安縣、長寧縣、高縣、筠連縣、珙縣、興文縣、屏山縣
13、南充市: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西充縣、南部縣、蓬安縣、營山縣、儀隴縣、閬中市
14、達州市:通川區、達川區、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萬源市
15、雅安市:雨城區、名山區、滎經縣、漢源縣、石棉縣、天全縣、蘆山縣、寶興縣
16、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金川縣、小金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九寨溝縣、黑水縣
17、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瀘定縣、丹巴縣、九龍縣、雅江縣、道孚縣、爐霍縣、甘孜縣、新龍縣、德格縣、白玉縣、石渠縣、色達縣、理塘縣、巴塘縣、鄉城縣、稻城縣、得榮縣
18、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昭覺縣、金陽縣、雷波縣、美姑縣、甘洛縣、越西縣、喜德縣、冕寧縣、鹽源縣、木里藏族自治縣
19、廣安市:廣安區、前鋒區、鄰水縣、武勝縣、岳池縣,華鎣市
20、巴中市:巴州區、恩陽區、平昌縣、通江縣、南江縣
21、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丹棱縣、青神縣、洪雅縣
4. 清末四川行政區劃
預備立憲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壓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為預備實行君主立憲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稱“籌備立憲”。晚清政府之所以實行預備立憲,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
預備立憲的工作相當艱巨,非一朝一夕,清末的“預備立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設立議會;三是實行地方自治。
5. 清代四川行政區劃圖高清
吉安市轄2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即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市,吉安縣、新干縣、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共有9個街道、111個鎮、100個鄉、2個民族鄉,225個居委會、2511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7個街道、8個鎮、4個鄉,67個居
委會、184個行政村。市政府駐吉州區。
6. 清代四川行政區劃地圖
1、佛山分劃五個行政區。
2、禪城區、順德區、南海區、高明區、三水區。
3、禪城區是佛山市中心城區、佛山市人民政府駐地和佛山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下轄1個鎮和3個街道
4、順德區轄4個街道(大良、容桂、倫教、勒流)、6個鎮(陳村、均安、杏壇、龍江、樂從、北滘)。
5、南海區轄1個街道、6個鎮,桂城、里水、獅山、丹灶、九江、大瀝、西樵。
6、高明區轄1個街道、3個鎮,荷城、楊和、明城、更和。
7、三水區轄2個街道、5鎮,西南、云東海、蘆苞、白坭、大塘、南山、樂平。
具體見下圖。
7. 清代四川行政區劃圖
杭州區劃地圖2021調整版。此次調整后,杭州市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分別為: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余杭區、臨平區、錢塘區、富陽區、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總體建制數不變。杭州行政區劃圖2021版
2021年4月9日,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方案落地。撤銷上城區和江干區,設立新的上城區,撤銷下城區和拱墅區,設立新的拱墅區,撤銷余杭區,設立新的余杭區,設立臨平區,設立錢塘區。
調整前區劃——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余杭區、富陽區、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
調整后區劃——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余杭區、臨平區、錢塘區、富陽區、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
8. 清代四川省
墨盒是盛裝墨汁之器,多用銅制,由于材質明亮,上面刻繪的圖案文字線條明快,優美雋秀,充滿文化氣息而在清末風靡一時,舊時讀書人書桌上大多有此物,是當時文人墨客的常用文化用品
9. 清朝四川行政區劃調整
內札薩克蒙古或內札薩克,指歸附清朝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札薩克 ,地位在外札薩克之上,屬于外藩蒙古。乾隆以后,內札薩克分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由理藩院旗籍清吏司、王會清吏司管理。內蒙古一詞即源自內札薩克蒙古。清代后期,內蒙古成為內札薩克四十九旗的正式稱呼。
10. 清代四川省分府圖
府和州的指代不同:州是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府是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管轄面積不同:隋唐以后的一個州的面積,通常情況下,大于一個縣的面積小于一個省的面積。府指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三百六十里,這是大名府的大小,東至山東東昌府冠縣界四十里,西至河南彰德府臨漳縣界八十里,南至河南開封府儀封縣界二百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