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魚罐頭
鳳尾魚,又稱烤子魚,特征為體側扁,尾部延長,銀白色,雌大雄小。鳳尾魚是名貴經濟魚類,肉質鮮美,供鮮食或制罐頭食品。通常人們喜歡將它油炸,加上輔料佐餐,味香酥可口。油炸鳳尾魚制成的鳳尾魚罐頭暢銷國內外。
上海浦東雞
肉質特別肥嫩、鮮美,香味甚濃,筵席上常作白斬雞或整整燉煮。它單冠直立,胸闊體大,黃嘴、黃腳,體形碩大。成年公雞可長到9斤,故有“九斤黃”之稱,母雞體重也有6斤左右。
銀魚
產于上海的崇明、青浦等縣。在當地俗稱“面丈魚”或“面條魚”,肉嫩味美,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餐桌上的珍品。用它和雞蛋一起下鍋旺火炒,可做成名菜“銀魚炒蛋”,也可曬成干或加工成銀魚罐頭。
上海木雕
上海是我國木雕工藝品重點產區之一,按所用材料分為白木、紅木和黃楊木雕三大類。白木所雕作品,構圖豐滿,層次清晰,刀法精細,富于變化,有欣賞陳設的插屏、屏風,也有欣賞和實用相結合的家具、酒廚、臺燈、果盤等。代表作品有巨型木雕藝術品《龍船》、《蟠桃勝會》。
紅木雕采用小塊紅木,運用鏤雕、圓雕、深淺浮雕等技藝,以山水、花鳥、瓜蔬、蟲魚為題材,設計成文具用品、煙具、花插等工藝品。造型精致紋飾簡練,做工挺括。上海的黃楊木雕以圓雕為主,作品大多取材于兒童生活,刀法精細,造型活潑生動,適于案頭欣賞。其優秀作品有《五子戲龜》、《頑皮娃娃》、《乘龍》等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代就是上海地區的著名工藝品。嘉定竹刻主要有平面雕和立體雕兩種。立體雕以竹根為主,平面雕以扇骨、筆筒、花瓶等為。
雕法有陰刻、陽刻、皮雕、模雕等多種,其中以留青皮雕最具特色。留青皮雕以竹的青皮作花,竹肌作底,利用其色澤的不同而雕鏤出層層畫面。所刻書、畫、插屏、掛屏等欣賞藝術品和煙盒、筆盒、花瓶等實用工藝品刀法縝密精致、圖案清麗淡雅。
上海面塑
上海面塑已有百余年歷史。開創者當推被人稱為“面人趙”的上海著名面塑藝術家趙闊明。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內容以傳統戲劇和神話傳說為主。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神態生動,色彩鮮艷豐富,被稱為“立體的畫,無聲的戲”,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他的女兒和徒弟們繼承了他的技藝,在國外現場表演中被譽為上海牙雕
上海牙雕
上海象牙雕刻主要品種有鏤雕細花、皮雕、圓雕人物三類,其中以鏤雕細花景物最具特色,與北京的圓雕、浮雕人物、廣州的多層牙球、通雕花舫齊名。上海牙雕的鏤雕細花特色,形成于二十世紀初,所表現的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構圖豐滿,形象生動,富有畫意。作品的刀功干凈利索,工藝精巧細膩。特別是鏤空雕,把內景與外景融為一體,充滿江南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白螺姑娘》、《蚌景》、《十八羅漢斗大鵬》、《琵琶行》、《大河下》、《春景》、《龍船》、《江南風光》等珍品。
“東方的明珠”、“中華之國萃”。面塑體積小,攜帶方便,又經久不霉不裂,不變形褪色,因而成為旅游者贈送親友,留作紀念之佳品。
上海絨繡
絨繡是新興的中國工藝美術品之一,是在特制的網眼織物上用各色絨線一格一針地繡制的一種手工藝品,產品分欣賞和實用兩大類,以色彩豐富,層次上海絲綢
上海絲綢
上海是中國絲綢的重要產地和出口地之一。綢、緞、綾、羅、錦、縐、絨、葛、綈、紡、紗、綃應有盡有,花色繁多,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贊賞。舉世稱譽的“金三杯”真絲印花綢配色和諧明朗;以中國畫為題材的真絲花綢,不僅有古色古香的風貌,又有嶄新的表現手法,在國際市場上獨樹一幟
清晰,造型生動,形象逼真而深受國內外群眾的歡迎。上海絨繡中“萬里長城”、“百花爭艷”、“珠穆朗瑪峰遠眺”等都成為在國內外有定評的杰作。其中“萬里長城”一幅被送至聯合國大廈廳堂上陳展,使各國代表嘆為觀止。
嘉定黃草編
上海嘉定區的徐行鄉是馳名世界的黃草之鄉,這里出產的黃草,具有光滑、柔軟、堅韌等特點,用黃草編織的草制品既美觀大方,又輕巧適用,是上海的傳統特產。
松江鱸魚
松江鱸魚僅產于上海松江縣西門外秀野橋下,為松江特產,自魏晉以來就聞名全國,其肉嫩而肥,鮮而無腥,沒有細毛刺,滋味鮮美絕倫,是野生魚類中最鮮美的一種,中國四大名魚之一。松江鱸魚體型呈紡錘形,長約十二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