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家族在這一時期,不僅僅英才輩出,而且他們在三個相互敵對的國家中都執掌權柄。在大哥之后,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他在魏國出任軍政要職,位極人臣,諸葛亮墓諸葛亮之墓武侯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諸葛亮墓,在陜西省勉縣(沔縣)定軍山腳下,每年,勉縣的人在清明節的那天都要去拜謁諸葛亮游覽定軍山;2008年10月,在勉縣還舉行了三國文化節。
1、杜甫是官二代富二代嗎?
杜甫是官二代富二代嗎?杜甫父親杜閑,正如其名一樣,一生雖做過小官(兗州司馬)卻并無實權,雖不缺吃穿,卻也算不上大富,也無什么名氣。上不如其父,唐初狂人杜審言,下不如其子,唐詩仙詩圣之一的杜甫,因此也可以說杜甫算是官二代吧。至于富二代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如果杜甫真要算富二代,大概也就不會寫出“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諸葛亮的墓在哪里?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人物生平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陽縣之西二十里),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諸葛亮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丑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
”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種說法指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毀她的容貌,諸葛亮墓諸葛亮之墓武侯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諸葛亮墓,在陜西省勉縣(沔縣)定軍山腳下,每年,勉縣的人在清明節的那天都要去拜謁諸葛亮游覽定軍山;2008年10月,在勉縣還舉行了三國文化節。
諸葛亮一生的真實故仔(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瑯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家庭,諸葛亮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父親諸葛珪娶章氏為妻,生有三男兩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鈞。在大哥之后,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年輕時重點研究儒家經典,以孝順而聞名。
后來他避亂江東而被孫權重用,并逐步升遷到東吳的最高軍事職務———大將軍,諸葛亮的弟弟諸葛鈞史書上記載甚少,只說他一直追隨諸葛亮,后來當過蜀國的長水校尉。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諸葛誕,他在魏國出任軍政要職,位極人臣。諸葛家族在這一時期,不僅僅英才輩出,而且他們在三個相互敵對的國家中都執掌權柄,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而他們中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諸葛亮,諸葛亮的童年甚至于他的一生都是極其坎坷的。他很小時,父母親就先后離開了人世,之后,他們兄妹幾個被叔叔諸葛玄的好友劉表撫養成人,諸葛亮從小受到了系統的儒學訓練,當這位青年學子17歲時決定自立,他在離襄陽城外不遠的一個地方隱居起來,半耕半讀。他居住在襄陽的隆中,讀了許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