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開始衰敗是晉悼公死后,六卿(趙氏、韓氏、魏氏、中行氏、欒氏、范氏)掌權時開始求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歷代君主,晉國君主指周朝時期晉國的國君,始于唐叔虞,終于晉靜公晉國簡介,晉國(前11世紀—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諸侯國,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是“唐叔虞”,晉國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曾涌現出許多名君、名臣、名將,學者全祖望評春秋五霸時,晉國甚至獨占四席,分別是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晉國(前11世紀—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諸侯國,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是“唐叔虞”。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為晉。晉國鼎盛時期,地跨晉、豫、冀、陜,疆域遼闊。晉國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曾涌現出許多名君、名臣、名將,學者全祖望評春秋五霸時,晉國甚至獨占四席,分別是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開疆拓土,逐漸強盛。踐土會盟,晉文公稱霸,其后人縱橫中原,九合諸侯,成就百年霸業。晉平公以后,晉國形成強大的范、中行、智、韓、趙、魏六卿,六卿之間斗爭激烈。晉定公時,范、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三分其地,晉國實際上已被三家瓜分。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前349年,末任晉侯晉靜公被殺,晉國滅亡
晉國君主指周朝時期晉國的國君,始于唐叔虞,終于晉靜公
糾正一下,不是晉文公,而是晉襄公。因為晉靈公是晉襄公的嫡長子,所以按照慣例是應由其繼位。至于任趙盾為相,是因為趙盾派兵堵截自秦歸晉的公子雍,使晉靈公能順利繼位,是“佐命功臣”。趙氏弒君,是晉國卿大夫強盛,壓制君權的表現,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晉國眾卿自晉文公改革軍制創立六軍后長期分領軍權不斷得到封地所致。晉國開始衰敗是晉悼公死后,六卿(趙氏、韓氏、魏氏、中行氏、欒氏、范氏)掌權時開始
4、晉王公是怎樣稱霸的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后受迫害離開晉國,游歷諸侯,漂泊19年后終復國,殺懷公而立。文公對內,拔擢賢能:以狐偃為相;先軫為帥;趙衰、胥臣輔其政;欒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將其兵;賈佗、陽子制其禮;魏犨、荀伯御其戎,晉民各執其業;吏各司其職。晉國由此大治,對外,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尊王攘楚。作三軍六卿,勤王事于洛邑、敗楚師于城濮,盟諸侯于踐土,開創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文治武功,昭明后世,顯達千秋,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為后世儒家、法家等學派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