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對這兩次暴雨的命名,山西定義為暴雨,河南定義為特大暴雨,不言而喻,河南的降雨等級比山西要高,而且高很多。此次山西暴雨雖然損失比河南嚴重,但從降雨量上看,誰的等級更高呢,山西暴雨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在人們歡度國慶佳節的喜慶日子里,山西從10月2日至10月7日普遍連降暴雨,遭遇損失比河南還要嚴重。
1、為什么河南暴雨被淹,而跟河南最近的山西沒事?
我是山西運城的,離河南就隔了一條黃河,離鄭州只有二三百公里,鄭州下暴雨當天,我們這里也下了一陣大雨(相對鄭州就是毛毛雨了)。首先我先說一下地理,山西的人口密集區是由四五個盆地組成的“糖葫蘆”其他的都是陰山,呂梁山,太行山,中條山等山脈,這也是山西被稱為“表里山河”的原因,其他的都不說,就說離河南很近的運城吧,它的南邊是中條山,東邊是呂梁山,西邊是“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當雨云和水汽從河南過來,經過中條山和太行山,還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這些山會抬高水汽,和云層,發生“冷凝效應”,山西這邊的雨就會被“擋回去”,所以山西這邊就沒有發生洪澇災害。
2、暴雨預警連續發出!河南、山東、山西等地有大暴雨,你怎么看?
我們先看看中央氣象臺24小時內全國降水量預報圖:預計6月17日08時至18日08時,山東、河南、山西南部等地將有大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100~150毫米),黃淮大部分地區也有50毫米的降水量,還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如果我們從風云4號衛星云圖上傳來的訊息來看,上述地區正有一股濃密的云團趕來,受其影響,給北方帶來一場降雨機會。
近一個月左右,長江以北地區一直處于干旱之中,河南鄭州、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雖然有了一次不錯的降水,但大部分地區還是處于干旱之中,這次降水有望全覆蓋上述地區,基本上達到5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將大大緩解這些地區的干旱程度,山西、河北也只是南部享受這次降水過程,而上述省份大部分地區仍然與之無緣,伴隨著氣溫升高,旱情還會加重,還須等待雨帶的北移。
從時間角度來看,北方還沒有真正進入雨季,可以把這次降水看做是主雨帶北移的一次演練,上圖是850hPa水汽輸送狀況圖,導致這波次強降水的主因還是西南季風強勢北上造成的,與前期第2號臺風“鸚鵡”并沒有什么關系,另外產生這么一次強降水,沒有西南季風輸送大量水汽是不可能完成的,是它的參與把梅雨帶向北推移,才讓黃淮地區有了這么一次難得的降水。
上圖中可以看現,青藏高原外緣四川盆地西部、北部、江漢地區,與西南季風產生切變,成為這次降水中心,這些地區山體較高,迎風坡降水量會增強,產生暴雨,容易出現地質災害,這次降水過程是伴隨著副熱帶高壓北抬造成的,副熱帶高壓西部、北部邊緣成了主雨帶,而在副高控制下的長江流域、江南地區、華南一帶,這種滋味可不是很舒服,將會出現悶熱天氣,江浙一帶、南昌、武漢、福州氣溫較高,局部最高氣溫將出現40°的天氣。
3、河南下這么大的暴雨,附近的山東會不會也出現大暴雨?
河南大雨,山東會不會下大暴雨恐怕要看天氣預報,但是,有一點比較肯定,山東即使下暴雨也不會出現大的洪澇災害,因為山東半島東邊臨黃海,北邊臨渤海,都有入海口,即使遇到大暴雨,水會流入大海。山東魯中南多丘陵地區,地勢有起伏,雨水會順勢流入黃河、淮河等水系,丘陵地區基本上都是很結實的石頭山,像我們城市的泰山多是大塊的花崗巖石,地質結構堅實,不會被水沖走,也不容易出現泥石流災害。
我所在的城市是在泰山腳下,在我的印象里遇到過旱災,沒有遇到過水災,因為城市在泰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有雨水也會很快流向地勢低的下游湖或壩,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東平湖水系。當然,山東省很重視環境的保護工作,丘陵地區的山上都是綠樹環抱,泰山、沂山、蒙山、東平湖等都是很有名的旅游勝地,大量的植被覆蓋也防止了泥石流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