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我真算找對了人,我三歲就隨母親來到合肥,在合肥生活了60年,是一個老資格的合肥土著。在合肥說起李鴻章,不少人首先會想起淮河路上的李鴻章故居,而事實上,位于裕溪路上的李鴻章享堂也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后,去上海改從蚌埠繞道,不管怎么走,從合肥到上海坐火車都在十二個小時以上。
1、住在合肥幸福嗎?
感謝誠邀。這個問題問我真算找對了人,我三歲就隨母親來到合肥,在合肥生活了60年,是一個老資格的合肥土著,要問我住在合肥幸福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先說出行吧,我小的時候合肥的鐵路是根盲腸,就一條淮南線,去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沒有直達鐵路,要繞道蕪湖或蚌埠。最早的時侯去上海走蕪湖,先乘火車到裕溪口,然后輪渡到二壩,之后從蕪湖換乘大輪才能去上海,
69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后,去上海改從蚌埠繞道,不管怎么走,從合肥到上海坐火車都在十二個小時以上。去往其它城市,能夠直達的城市寥寥無幾,大多都要去蚌埠轉車,非常不方便,從08年合寧合武線開通后,合肥的鐵路交通建設開了掛,相繼建設了合蚌高鐵聯線,合福線,商合杭,合安線。如今的合肥已成高鐵新貴,高鐵四通八達,四個小時到北京,三個小時到上海,二個小時到武漢,一小時到南京,可以直達國內許多大小城市,出行非常方便,
再說合肥的城市建設。70年之前的合肥,城市規模非常小,人口不足50萬,向西出了大西門,向東出了三里街就顯得荒涼,向南過了稻香樓向北出了雙崗就是郊區,城市除了長江路,淮河路,安慶路,徽州路,宿州路好點,其它沒走幾條像樣的路。那時連城市主干道金寨路都是一條狹窄的小道,兩邊即沒有下水道,也沒有人行道,有名的長江東路也是如此,
今天的合肥高架路隨處可見,城市道路四通八達,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生活在城東合肥的市民,一年不去南邊或西邊,再去就會發現所熟悉的城市變得陌生了,再說說其它方面,誰不希望自己家鄉好。但以前出差,出了安徽省,沒有幾個人知道合肥,問是哪里人,說合肥人,別人一臉盲然。常聽別人津津樂道地談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如何如何,
沒有人看得起合肥,在省內那時合肥雖為省會,經濟實力還不如蚌埠,蕪湖,甚至還不如安慶。但如今幾十年過來了,合肥成了國內有名的科技之城,加入了長三角之后,和南京杭州一起成為長三角的副中心,現在地位比肩南京杭州,過去想也不敢想?,F在的合肥是高山打鼓,名聲在外,經濟也是一躍千里,是國內這十年發展最快的域市,是國內少有的一匹黑馬,
最后再說說合肥人的住宿。合肥人的住宿條件以前很差,我父親六幾年就在中市區工作(現在叫廬陽區),我們家住在區政府大院,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區政府宿舍的房子還不如現在的工棚。我們那個大院80%是草屋頂,竹笆墻,區長家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四口就一間十四五個平方的草房子,夏天一個人洗澡,三個人在外逛游。直至80年區政府翻修才往上磚墻瓦房,
2、合肥李鴻章享堂怎么樣,有人去過嗎?
感謝網友邀請。在合肥說起李鴻章,不少人首先會想起淮河路上的李鴻章故居,而事實上,位于裕溪路上的李鴻章享堂也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李鴻章享堂位于合肥市大興集,始建于1902年,為晚清重臣李鴻章與其夫人趙氏合葬的墓園,園區占地14000平方米,由主墓區、享堂、倉房三組建筑構成,目前是我國保存較為完整的名臣墓園之一。
據大皖君所了解,這個李鴻章逝世后的長眠之處,經過兩個月的封閉修繕和維護,自9月29日起以新面貌迎接游客,系列新展也面對游客免費開放,修繕后的李鴻章享堂在先前空置的房屋內,設置了系列展覽,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講述李鴻章所處年代的歷史,和他的一生榮哀。此外,合肥名門望族家風家訓和江淮地區農事展,也同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