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適(704-765),字大富,滄州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高適作為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并稱“四大邊塞詩人”,高適是唐代詩人,高適(704-765),名大富,博(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2.詩高適反映了民生疾苦,1和高適的邊塞詩成就最高。
1,高適(704-765),字大富,滄州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唐朝時,大臣、邊塞詩人、安東都保護過高闞的孫子。2.天寶八年(749),中進士,授封丘縣尉。投靠我軍駐河西大使葛,,為掌書記。拜左收拾遺骨,轉監軍御史,協助葛鎮守潼關。天寶十五年(756),護送唐玄宗進成都諫大夫。擔任淮南節度使,討伐王勇李林叛亂。粉碎安史之亂,解救睢陽之圍,先后任刺史詹親王、我駐江南東川使。廣德二年(764),任刑部侍郎,左三旗常侍,冊封渤海郡侯。3.永泰元年(765),死于六十二歲。追授《禮記》,謚號忠義。作為著名的邊塞詩人,他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并稱“四大邊塞詩人”,著有《高昌詩集》二十卷。
1和高適的邊塞詩成就最高。代表作有《葛炎行》、《薊門行五首》、《塞尚》、《夏塞曲》、《冀中作》、《九歌三首》等。2.詩高適反映了民生疾苦。這些詩深刻地揭示了統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如《子琪赴黃河十三首》(9)、《東平路遇洪水》等。3.諷刺傷害詩歌。總的來說是指濫用政治,批判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如《古歌》和《經其兩首詩難行》。還有一些詩表現了對安史之亂后政局的焦慮和憤慨,如《以詩代書賞裴先生》、《百丈峰二首》等。4.詠懷詩最多,思想內容也比較復雜。如《魏不從軍》、《賞薛送郭少府魏三證》、《蕭家贈翠兒》、《左》等。,表達了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滿足,野心勃勃,對現實不滿的悲哀和憤懣。
3、 高適是唐代詩人嗎高適是唐代詩人,高適(704-765),名大富,博(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是唐代大臣、詩人高闞的孫子,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名渤海郡侯,世稱高昌氏。于永泰元年正月病死,被禮部尚書賜禮,謚號,高適作為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并稱“四大邊塞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