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機構就是平臺公司(非開發區獨自控股,而是包括其他國有股東方的混合型平臺公司)晉城市園區開發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通過與管委會建立契約型政企合作關系,實行市場化運作,成為一個區域內綜合業務的主要提供者。
2020年9月15日,武漢市出臺《關于推進全市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提出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市場化”原則推進開發區內設機構改革,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優化管委會職能,建立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加強開發區經濟發展職能,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和開發運營職能;支持開發區建立市場化開發運營機制,由專業運營主體負責區域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投融資、專業服務等工作。鼓勵開發區運營主體根據發展需要實施開放性市場化重組,積極引進外來資本開發運營特色產業園區。
2020年,《沈陽市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明確,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市場化運營改革、創新運行管理模式是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開發區要成立國有控股的運營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與管委會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承擔園區開發建設、招商引資、投資運營、專業化服務等功能。
以沈陽永安經開區為例,其基于落實《方案》關于“推進市場化運營改革”的工作要求,切實履行好“統籌全區項目引進與建設”工作職能,充分發揮遼寧永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永安經開區平臺公司)企業化、市場化運營優勢,沈陽永安經開區全面推行“管委會+平臺公司”運營模式:
一是明確管委會與平臺公司關系。永安發展主要圍繞永安經開區的開發建設開展招商引資、基礎設施配套、投資融資、項目建設等業務,接受管委會的業務指導和績效考核。管委會代表區政府以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向永安發展下達招商引資及基礎設施配套等工作任務。
二是完善體制機制架構。管委會對照履行“統籌全區項目引進與建設”工作職能,調整內設機構設置,增加招商引資、項目服務科室,增設專業招商局,縮減非核心職能機構,在全區選聘優秀體制內人員進入開發區,增強工作力量,為全面承接工作任務打好基礎,并成立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兩個子公司全面承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業務。
10,山東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體制
,2019年《中共山東省委關于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開始積極推行“黨工委(管委會)+”體制:開發區實行“黨工委(管委會)+公司(基金、行業協會、理事會等)”的管理體制,以及積極探索公司化或法定機構的市場化運作模式。
《意見》提出,推動管委會瘦身強體,管委會聚焦主責主業,積極穩妥推進“兩剝離、一加強”: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實行屬地管理;剝離開發運營職能,交由市場主體承擔;加強落實發展規劃、推動政策落地、協調服務企業、促進產業發展等經濟管理職能。
此外,開發區管委會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整合歸并內設機構,實行“大部門、扁平化”管理,建立更加符合開發區發展需要的組織架構。
3. 閔行區區府辦副主任
1992年9月26日,國務院決定撤銷上海縣和原閔行區,建立新的閔行區,以原上??h和閔行區的行政區域為新閔行區的行政區域。
閔行區地域原屬上海縣,上??h始設于蒙元時期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秦、西漢時閔行區地域半數面積位于海平面以下,其余部分分屬會稽郡婁縣/海鹽縣。
東漢、三國、兩晉時閔行區地域仍半數面積位于海平面以下,其余部分分屬揚州吳郡婁縣/海鹽縣。
隋時閔行區地域已基本全部露出海面,此時屬吳郡昆山縣。
唐時閔行區地域屬江南東道蘇州華亭縣。
北宋時閔行區地域屬兩浙路秀州華亭縣。
南宋時閔行區地域屬兩浙西路嘉興府華亭縣。
蒙元時期在江南行省設置松江府,在松江府下設上??h,此時上??h約相當于目前的閔行區加上老市區,縣城位于今黃浦區境內。
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年),上??h境內某處始有敏行之稱,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該處改稱閔行(今閔行區南部靠近奉賢區處)。
滿清時期,上??h屬江蘇省松江府。
中華民國時期,1914年上海縣隸屬江蘇省滬海道,1927年7月7日,上??h境內的東北部被割出并升級為上海特別市(即后來所謂的老市區各區),其余部分保留為上??h。成立之初上海縣治所未遷移,暫寄居上海市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