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湖北衛視,可能沒有重視這一塊,在這一方面投入也比較少,自然受眾面積就不是那么的廣,知名度就不是那么強,他們沒有明星主持,不像湖南衛視,那么多知名的主持人,并且咖位不比明星低,我好像從小到到沒有看過湖北衛視,看過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安徽衛視,北京衛視,央視更不用多希望湖北衛視好起來,多幾個知名的主持人,多幾個好的節目,出幾部爆款電視劇,慢慢擴大知名度,這樣在傳媒方面湖南湖北聚力,促進中部大繁榮。
1、為什么湖北擁有那么多高校?
歷史地位,一直是焦點!首先,武漢在清政府時就有五國租界,吸引來一批國外人士居住,因此產生了一定的世界交流,引導了武漢被動發展商業和工業!清政府索性把武漢作為工業發展的基地!其次,到了民國時期,武漢有武昌漢口兩個直轄市!發展力持續跟上!然后,解放后中央政治局中南局就在武漢,這讓武漢的政治地位的上升和經濟地位的上升進行多重上升!洋務運動,開辦學校之處!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為了對抗西方國家的科技,也為了強大清政府的軍事科技和國防科技,大力改造舊式書院、創辦新式學堂。
于1893年創辦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起,后又相繼創建了農務學堂、工藝學堂、師范學堂、政法學堂、兩湖大學堂(原兩湖書院)等,直到今天,如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音樂學院等都是從他所創辦的學校一直延續下來的高校!解放后的國家定位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給予武漢的發展定位是中部的區域中心,是近代工商業的發源地之一,新式學堂林立!再加上地理位置原因,湖北九省通衢,武漢居于長江邊,水運發達,交通便利。
因此,國家調集了很多資源來發展武漢,包括很多其他高校的院系資源,拆分進入武漢的大學里面!國家想借此武漢發展,以此帶動中部地區發展,想把武漢做成一個輻射點!我舉個例子:華中師范大學,前身是本地的華中大學和河南遷過來的中原大學師范科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前身是河南中原大學和一堆中南區高校的法商科系。等等確實有點多,我算了算有十幾所武漢的大學,都有外面的院系插進來的!,
2、為什么湖北武漢有那么多高校?
在武漢求學多年,這個問題曾與人多次討論。根據教育部2016年發布的最新高校名單,武漢以80所高校的數量僅次于北京的91所、廣州的82所高校位居第三,但是大學生數量超過130萬,位居全國第一,武漢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高教中心,這樣的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呢?武漢高校眾多,第一要感謝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在督鄂期間,張之洞致力于改造舊式書院、創辦新式學堂。
在他的領導下,湖北教育規模和質量在當時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張之洞于1893年創辦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起,后又相繼創建了農務學堂、工藝學堂、師范學堂、政法學堂、兩湖大學堂(原兩湖書院)等,到1907年張之洞離任時,湖北全省新式學堂達1512所,學生56671人,教職員5103人。今天,武漢地區的許多著名院校都是從張之洞創辦的學堂中延承而來,如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音樂學院等,
1949年后,中央政府對武漢的定義是:武漢是華中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她的輻射面積是華中地區的若干個省,是超越湖北的存在。那么,作為華中地區的教育中心,國家在武漢開辦一系列大學,起到的是為華中地區培養人才的責任,再加上地理位置原因,湖北九省通衢,武漢居于長江邊,水運發達,交通便利。所以院系調整時搬運了很多資源來充實武漢,
3、湖北人明白嗎?湖北衛視為什么差湖南衛視那么多,為什么?
湖北的DGP強于湖南,但是湖北電視臺就比不上湖南電視臺,在全國給人的感覺,好像湖南的經濟比湖北好,長沙比武漢強,我想這都是因為湖南人的性格,湖南電視臺幾任領導的統籌推進。另外一方面,湖北衛視,可能沒有重視這一塊,在這一方面投入也比較少,自然受眾面積就不是那么的廣,知名度就不是那么強,他們沒有明星主持,不像湖南衛視,那么多知名的主持人,并且咖位不比明星低,我好像從小到到沒有看過湖北衛視,看過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安徽衛視,北京衛視,央視更不用多說,希望湖北衛視好起來,多幾個知名的主持人,多幾個好的節目,出幾部爆款電視劇,慢慢擴大知名度,這樣在傳媒方面湖南湖北聚力,促進中部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