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該樓曾為中波輪船股份公司等使用。
中山東一路19號:匯中飯店
匯中飯店
匯中飯店建成于1907年,磚木混合結構,高6層,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師司高塔設計,華商王發記營造廠建造,建筑面積11607平方米。
大樓的白色磚砌清水外墻與鑲紅磚腰線,使其與眾不同,引人注目。剛建成時,六層頂上有屋頂花園,東西兩端還各有一座巴洛克式涼亭,但都在1914年的大樓火災中燒毀。重修時,改建為平頂。飯店內有120套標準客房,配備獨立的衛生設備。
解放后,曾由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等單位使用,1965年改建為和平飯店南樓。現為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
中山東一路22號:沙遜大廈
1929年落成的沙遜大廈
沙遜大廈建于1929年,因是英籍猶太人維克多·沙遜(人稱“蹺腳沙遜”)的產業而得名。大廈高10層(局部1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英商公和洋行設計,華商新仁記營造廠承建,建筑面積36317平方米,是上海第一幢完整意義上的近現代派建筑。
大廈具有芝加哥學派建筑風格,平面呈“A”字形,外觀簡潔,富于垂直感。東部屋頂為金字塔形,高19米,表面覆以紫銅皮,顯現墨綠色,在外灘眾多建筑中別具一格。
大廈落成后,主要由華懋飯店使用。1956年,沙遜大廈改稱“和平飯店”對外營業。現為和平飯店。
中山東一路23號:中國銀行大樓
1937年落成后的中國銀行大樓
中國銀行大樓建于1937年,鋼框架結構,分前后兩部分,前部主樓17層(包括地下2層),后部輔樓中間高8層,兩邊各為6層和4層,建筑總面積32548平方米,主要由建筑師陸受謙設計,華商陶桂記營造廠建造,是外灘建筑群中唯一一座中國設計師的作品。
大樓立面以垂直線條為主,視覺簡潔。屋頂為平緩的四方攢尖頂,暗綠色的琉璃瓦和檐部的斗拱裝飾體現出濃郁的中國傳統建筑特色。
現為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使用。
中山東一路24號: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1930年代的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建于1924年,鋼筋混凝土結構,高6層,英商公和洋行設計,英商德羅·考爾洋行承建,建筑面積19359平方米。
大樓為新古典主義商業性建筑,以正門為縱軸線,左右對稱。底層以拉毛的花崗石貼面,古樸、自然;二至五層之間用兩根愛奧尼克柱式,增強了建筑的層次感與立體效果。
現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使用。
中山東一路26號:揚子大樓
建于1920年代的揚子大樓(攝于1990年代)
揚子大樓約建于1920年,鋼筋混凝土結構,高7層,新古典主義風格,英商公和洋行設計,建筑面積5561平方米,因是揚子保險公司投資興建,并作為公司總部而得名。
外立面為兩端對稱狀,底層為平梁式入口,二層裝飾半圓形券窗,三至五層飾通貫壁柱,六層中部為愛奧尼克式雙柱柱廊。
現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使用。
中山東一路27號:怡和洋行大樓
1922年落成的怡和洋行大樓
怡和洋行大樓建于1922年,鋼筋混凝土結構,高6層,英商馬海洋行設計,華商裕昌泰營造廠建造,建筑面積14300平方米。
大樓仿照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筑樣式,平面呈“凹”字形,整幢建筑外墻使用花崗石壘砌。一、二層門窗采用半圓拱形配以粗鑿的石壁,具有濃厚的古羅馬建筑風格。三至五層中部貫以4根科林斯式大理石圓柱,石雕的窗框,宏大的氣勢中不乏細膩的處理。1983年,在頂部加蓋兩層,改變了原來的建筑式樣。
解放后該樓曾為上海市外貿局使用。
中山東一路28號:怡泰大樓
1922年建成的怡泰大樓
怡泰大樓建于1922年,鋼筋混凝土結構,高7層(其中地下2層),英國新古典派文藝復興式樣,英商公和洋行設計,建筑面積12825平方米。
建筑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狹。底部兩層外墻用大塊花崗石砌成,室內裝飾采用大理石樓梯、馬賽克地坪、硬木拼花地板。從遠處望去,大樓形如遠洋巨輪上的了望臺。
解放后,該樓曾作為上海廣播電影電視局、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的辦公場所。現為上海清算所使用。
中山東一路29號: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充滿法國古典主義風格的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建于1914年,鋼筋混凝土結構,高3層,典型的法國古典主義樣式,英商通和洋行設計,華商協盛營造廠建造,建筑面積277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