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
《文匯報》發表經濟學家劉國光訪談錄《九十年代深化改革的理論思考》,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概念,引起廣泛關注。
1月28日
本日至2月20日,鄧小平視察上海飛機制造廠大場分廠、中美合作MD一82飛機總裝車間、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南浦大橋等,明確指出“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么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上海市房改辦提出:到20世紀末,市區人均面積8平方米以上,住房成套率60%以上,解決人均3.5平方米以下居住困難戶問題,大部分解決人均3.5-4平方米的居住困難戶問題。
2月4 日
中國最大的化妝品生產企業——上海家用化學品廠以其大部分資產、人員和“露美”、“美家凈”兩個商標與美國莊臣父子有限公司共同投資4500萬美元興辦的上海露美莊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中美出資比為4比6,部分產品供出口。
上海教育體制總體改革的一個重要單項——高中會考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方案出臺。
2月15日
《解放日報》一版發表署名皇甫平的《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的文章。隨后在3月2日、22日,4月22日又相繼發表《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擴大開放的意識要更強些》《改革開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干部》等文章,首先提出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出“計劃和市場只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劃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志”。在全國引起關于姓“社”姓“資”的熱烈討論。
2月23日
中國第一臺四足步行機器人在上海交通大學誕生。
3月1日
上海房改方案模擬運行首先在黃浦區、楊浦區的20個企事業單位約7萬在職職工、離、退休職工中進行,內容為“推行公積金”“提租發補貼”“配房買債券”。
3月5日
5-14日,首屆華東出口商品交易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召開。吸引了世界各國6000多位客商,出口成交總額10.23億美元。朱镕基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南京及寧波等省市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3月11日
上海123個街道成為安靜小區(固定源低噪聲控制區),占市區街道總數的85%,受益市民630萬人。其中,徐匯、黃浦、閔行、靜安、閘北等5個區的街道全部建成安靜小區。
3月12日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和中科院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用人工方法合成牛生長激素基因和牛生長激素工程菌。
3月14日
上海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試點領導小組,并于4月12日召開試點工作動員大會,決定自1991年秋起開始試點,為1993年新教材在全市推廣作準備。
3月18日
國務院批準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為全國首批26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同時執行國家和上海市有關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特殊政策,成為上海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的重要基地。
3月19日
上海市民政局在內海海域首次舉行骨灰撒海活動,本次共有134名亡者骨灰撒入海中。
4月2l日
21-9日,上海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通過《關于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等6項決議和《關于接受朱镕基辭去上海市長職務的請求的決定》,并補選黃菊為市長。
5月1日
《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出臺,提出推行公積金、提租發補貼、配房買債券、買房給優惠、建立房委會等措施。其中發補貼自5月起,提租自6月1日起。上海住房分配由福利向商品化過渡。
5月2日
第一屆上海文學藝術獎評選揭曉,朱踐耳、朱屺瞻、蔣孔陽獲杰出貢獻獎,京劇《曹操與楊修》、電視劇《圍城》、話劇《魂系何方》及一批繪畫、雕塑和文藝理論作品等獲優秀成果獎。
5月14日
中美合資上海杜邦農化有限公司在浦東新區奠基。這是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型合資企業,也是杜邦公司在中國投資建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龔惠興提出的《關于我國“風云一號”氣象衛星一星多用的建議》等10項建議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首屆優秀建議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