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牛肉火鍋吃的牛肉也不是什么特別的牛,都是日常飼養的普通牛。這就是潮汕牛肉火鍋之所以好吃的原因了,其實湯底很普通,基本就是牛骨頭熬過的湯加上根據自己口味,加入中藥材、玉米紅棗枸杞或者麻辣口味,保留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對肉的獨特見解和與眾不同的吃法造就了牛肉火鍋的美味。
1、潮汕牛肉火鍋吃的是什么牛肉,為什么好吃?
潮汕牛肉火鍋吃的牛肉也不是什么特別的牛,都是日常飼養的普通牛。同一種食材在不同的烹飪方式下,在不同廚師的烹飪下,在不同配料和火候下,煮出來的味道都是不同的,潮汕牛肉火鍋之所以好吃就在于潮汕人根據不同的肉的口感、肥瘦進行分盤,吃的時候也有先后順序,下鍋時間也有講究,所以潮汕牛肉火鍋給顧客最佳的牛肉口感。
潮汕人眼中的牛:勃仁、匙仁、吊龍、花趾、胸口朥、肥胼、嫩肉這就是汕頭人的驕傲之處,他們愛吃牛,懂吃牛,愛到把牛分割成非常細小的部位,懂到給牛的每一個部位都命上獨特的名稱,脖仁:脖仁是牛的肩胛肉中最靠近頭部的部位,因經常運動,肉質上佳。其樣態脂肪油花雪花點般密密分布在肉中,入口柔嫩多油脂,鮮甜爽口有嚼頭,脂肪含量在牛的前身肉中屬較高,非常稀有,且一般薄切處理,所以會略微凍硬后切,
匙仁:在肋骨之下,產量較匙仁稍大。匙柄切成大片,無論肥瘦,中間會有一條明顯的肉筋紋路,像鑰匙柄一樣,入口柔軟又超彈,極有拉伸感,吊龍:是牛脊背上一長條肉,吊龍伴即吊龍下面那一小部分的肉。因為帶了些肥肉比吊龍更加香滑可口,但同樣細嚼無渣,花趾:對應牛腱子芯部位,跟大家吃的牛腱還不一樣,是一整根牛腱子最中心的一小塊,所以分量并不多,是牛腱子中最精貴的部位,因為有非常漂亮的筋花,所以稱為花趾。
肥胼:就是牛腹部夾層肉,胼是什么?指的是手掌腳底磨得厚皮,但這里通“駢”,表示對偶、對仗的意思。你看切好的肥胼,瘦肉與肥肉對分,多么漂亮,胸口朥:又叫胸口油,位于牛前胸,顏色呈黃白色,看起來像脂肪,其實是一種軟組織,嚼勁十足。一般只有大而肥的牛才會有,牛肉丸,主要用牛后腿肉,剔筋,以木槌或石臼搗成肉醬,加調料制丸。
牛筋丸與牛肉丸做法相同,只是在捶打時加入了嫩牛筋,使其口感更加勁彈,各鐘肉分盤擺開,滿滿的一桌,沾上潮汕特有的沙茶醬,很滿足。根據潮汕的吃法,先從五花趾、匙肉開始,接著吊龍、脖仁,再接著肥胼,最后胸口朥,這就是潮汕牛肉火鍋之所以好吃的原因了,其實湯底很普通,基本就是牛骨頭熬過的湯加上根據自己口味,加入中藥材、玉米紅棗枸杞或者麻辣口味,保留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對肉的獨特見解和與眾不同的吃法造就了牛肉火鍋的美味。
2、潮州、汕頭和揭陽的美食,哪座城市更能代表潮汕味道?
我是汕頭人在深圳,說說我的看法,1.汕頭城區有更多的機會嘗試到潮汕各地的美食。這個是源于汕頭開埠后,一直作為區域經濟和交通中心,潮汕各地美食隨著做生意的人流在此匯集,飲食的發展離不開經濟,人民有錢了才有機會吃好,商家有錢收了才有機會更好吃。2.由于是匯集之地,所以潮汕美食到汕頭城區之后,肯定會改進,融合甚至產生新的風格,
這點在改革開放后經濟騰飛那段時間更加明顯,匯集→百花齊放→兼容并蓄→互相學習影響→改進→新的風格。3.但是這種改變,不是因為汕頭本身的強勢文化造成的,汕頭類似深圳,算是移民城市,雖有本地先民,但是開埠不過百載,本地常住人口中周邊各地潮汕人更多,所以是潮汕各地融合的地方。潮汕美食是互相融合而成,是潮汕人的融合,不是汕頭影響,
所以我非常反對將汕頭城的美食稱之為汕頭美食,這與在深圳稱本地湘菜為深圳菜一樣荒唐。4.因此雖然汕頭是有更多機會試到潮汕各地的美食,但多少肯定與美食的實際誕生地,有細微的區別,有人說更好吃了,也有人說不夠正宗,我覺得存在即合理,好吃就行,5.近20年隨著各地發展,汕頭經濟中心效應式微,潮汕各地也開始乘著春風開始大力發展本土美食,潮汕各地美食更加百花齊放,甚至開始向外品牌化,連鎖化甚至產業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