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在農村可以報請最低生活保證金的人員,應該是無兒無女的老人,以及喪失勞動力,缺少勞動力的家庭。我們陽江農村沒有你們想象的那么落后可以說們農村都是面朝大海背有大山交通也非常方便有水陸兩路(指部分鄉鎮)歡迎廣大讀者來旅游順便分享一下我老家哪里圖片大海可以大到無邊無際我們大山大到你無法想象最后放條龍來鎮下樓。
1、2021低保戶每個月多少錢?農村低保是個人還是一戶?
2021年9月17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公布了農村最低生活兜底標準,每人每月最低生活標準500元。打好脫貧攻堅戰,就宣布過中國公民如果生活標準達不到要求,國家補貼,確保他生活達到最低生活,這就是國家對貧困農民的最低生活兜底。因此從2010年9月17號以后,就沒有低保戶這一說法了,只有國家兜底人員這一個說法了,
實際上就是對每一個人員的兜底,不再是以一戶為單位了。具體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兜底人員,應該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一致的,也就是一個家庭里喪失了勞動力,比如孤寡老人,家庭殘疾人員,無就業人員的家庭,都可以向所在居委會申請最低城鎮生活保障金的。現在的城鎮都公開公布,有自己這個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數額的,達不到這個金額數量的都可以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
只不過有自己所居住的居委會統計核實,報予自己所居住的轄區區委會民政部門,給予解決。在鄉村的是報給自己的村委會,村委會在向鄉政府報備,由鄉政府報給鎮政府解決,只不過在農村可以報請最低生活保證金的人員,應該是無兒無女的老人,以及喪失勞動力,缺少勞動力的家庭。所以仍然同以前的五保戶一致的,絕對不會出現身強體健的人能吃到這個最低保障金的。
2、一般的農民家庭年收入是多少?
這個數據很難調查準確,由于南北方的差異,所處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再加上我國幅員遼闊,農民的年收入千差萬別,但是如果說一般的農民收入,大體上還是有一定規律的,目前看目前農村中80%左右的農民就是種點地、打點工,別的收入很少;有大約20%的農戶,或搞養殖、運輸、農村小商業,或者外出創業等活動,收入會比普通農民高一些,
下面結合當地農民的生產經營情況,談一下農民的收入情況,大致可以分這樣三類:第一類,較高收入型。這類農民群體數量不大,一般只占農民總戶數的10-15%之間,一般年收入大約在8-15萬元之間,其中所經營的項目也比較雜,主要有:一是種植大戶,主要是通過流轉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進行規模經營,一般經營面積需要達到400、500畝地以上,才有可能達到這個收入水平,
二是養殖大戶,有的養雞,有的養牛,或者養豬,如果經營良好,一般一年收入個10幾萬塊錢還是有可能的,在我們村有就個養殖肉牛的農民,養殖20幾頭,一年平均利潤在12、13萬元左右。三是農村服務行業,主要有搞化肥農藥經營的、鄉村飯店、農機維修或者其他商貿經營等,收入也還不錯,如果經營得好,一年也可以有10萬、8萬的收入,
第二類,普通收入型。這種類型占農村大多數,80%以上農民都屬于這個類型,收入區間的的彈性比較大,一般收入在4-8萬元之間,收入結構也比較簡單,一般都是家里的承包地之外,再有家庭成員外出務工,這樣種地能賺個8000-1000元,外出打工的再賺個3-5萬元,收入就能達到4-6萬元區間;如果家里的地不種,流轉出去,有人看孩子,兩口子出去打工,弄好了一年能賺個7、8萬塊錢,我家有個親戚就是孩子由公婆照顧,兩口子上北京,男的在工廠一個月4000元,女的干月嫂一個月7000-8000元,去了賦閑時間,兩人一年能純剩7、8萬塊錢。
第三類,較低收入型,這類家庭數量也不多,一般在5-10%左右,收入在10000-30000不等,有一部分是當地的貧困戶家庭。家庭收入主要來自種植承包地,或者再流轉個3、5坰地,一年下來主要靠種地收入,大約在1、2萬塊錢左右,有的身體好一些的,在種地之余,在本地打點零工,一年也能掙個1、2萬,這樣就一年就會有2、3萬塊錢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