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在深圳上下班時地鐵擁擠,北京上海也是類似的情況,因為你呆的是大都市,經濟發達,企業聚集,就業機會多,那里是很多有抱負有想法的伙伴逐夢的地方。深圳很多地鐵站是這樣的,不管你是過路還是去坐地鐵,都要安檢一下,并沒有留出一條通道讓市民過街,市民朋友頗有怨言,大家可以去深圳新聞網發帖,或者打12345電話投訴吧,投訴的人多了,地鐵公司可能會改,他們自己是不會主動改的。
1、如何看待深圳的地鐵?
深圳地鐵有很多想吐槽的。1.深圳地鐵3號線,車型小,上下班高峰期擁擠不堪,不過最讓人受不了的是3號線他丫的開車一點都不平穩,一下快一下慢,弄得乘客東倒西歪,很容易產生肢體接觸,從而產生誤會,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斗毆......2.深圳地鐵4號線設計失誤,對人流估計嚴重不足,導致現在上班高峰期(清湖往福田方向)嚴重超員,市民痛苦不堪,
3.深圳地鐵1號線過去對接老機場,但是現在機場已經搬遷,機場東這個站名有點莫名其妙,而且客流少,建議1號線機場東延伸到福永與11號線相連。4.2號線與5號線交匯于黃貝嶺,上班高峰期大量乘客從5號線下車換乘2號線,導致黃貝嶺站擁擠不堪,還出現過事故,建議5號線早日延伸到市中心區,5.原關外地鐵規劃嚴重不足。
2、為什么深圳的地鐵有的在地下,有的在地上,是因為地勢的原因嗎?
地鐵在市區的都是在地下,在關外的有在地下和地上的,第一:考慮到環境的問題,在市區也是以前說的關內,基本上都是在地下,這樣對市區影響不大,市區人口密度大,如果在地上建設影響交通和環境。第二:建設成本的問題,如果在市區關內建設在地上,拆遷成本非常高,市區樓宇密集,可以基本上是拆不起的,而關外樓宇少,道路寬,基本上是農民房和工廠居多,所以拆遷成本非常低,就可以在地方建設,
3、如何看待深圳地鐵站命名為“華為”?
近日,廣東深圳地鐵10號線開通,其中一站被命名為“華為站”引發關注。不少人前往該站打卡的同時,站名的合理性也遭到質疑,根據《深圳市軌道交通線路及站點命名規則》,「第八條站點專有用詞不應出現以下情形」規定第(七)點指出:站點專名用詞不應出現使用商業設施、企業、商業住宅區名稱。而官方的回復是這樣的:深圳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表示,目前有相關規定,一般不得以企業名命名軌道站名,
不過,早在規定出臺之前,深圳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報國家批準時,其工程站就已經被命名為“華為站”,當時并未禁止用企業名稱命名軌道站點名稱。該站點名稱已于2016年進行公示,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通過華為的科技能力以及企業在國家的貢獻力來決定命名,我覺得根本的是在當地地方的影響力而決定,但是實話說了雖然我沒有去過那個地方,但是通過百度地圖查詢了這個地方之后,我才發現設置這個名字沒有什么問題,因為在這個站的周邊基本上都是華為的產業,可以說周圍覆蓋的產業高達70%這個絲毫都不過分,而這個地方很多產業都叫做華為為何不能叫這個名字!按照地圖的指向,其實這周邊的三個站都被華為的產業覆蓋了,所以占地面積非常的廣泛,這對于華為的開展合作,以在這個地方上班的人群無疑是一個很便利的事情,作為市政方面雖然不能從科技影響力的角度考慮,但是可以從華為的人力資源的角度以及這么多人即使很多沒有在華為上班,只是在這附近其他的公司上班或者定居的人也應該知道這個地方統稱的名字應該也是華為吧!畢竟華為在這里的產業這么大,我覺得拋開法律法規,這個地方的影響力已經可以稱之為深圳華為城,深圳華為產業園站都不為過。
4、在深圳坐地鐵上班是種什么體驗?
感謝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沒體會過在深圳坐地鐵上班的感覺,但是從大家的描述中也能想象中上班族的艱辛和不容易,心疼在深圳坐地鐵的小伙伴三分鐘,大家辛苦了,其實不光在深圳上下班時地鐵擁擠,北京上海也是類似的情況,因為你呆的是大都市,經濟發達,企業聚集,就業機會多,那里是很多有抱負有想法的伙伴逐夢的地方。如果你每天都不得不擠著擁擠的地鐵上下班,我的建議是既然命中注定這段時間要擠地鐵去上班,那么不妨轉換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