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總數不足500的學校,僅半月時間,就造成近50人逃離學校。“如果將衡水中學管理模式搬來農村中學,將有三分之一學生輟學,(學校說朝東,學生不能往西,否則,“辭退”伺候,學校還與國外二十幾所高中成為友好學校,促進學生開拓眼界和英語水平的提高。
1、預測一下今年衡水中學有多少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
2018年衡水中學清華北大錄取率全國第一,清華北大最青睞的10所高中榜上,衡水中學排第一。所以說每年高考期間衡水中學都備受關注,我們在質疑衡水中學是“高考工廠”“考試機器”“監獄中學”的時候,衡中校長張文茂是這樣說的:在衡水市,衡水中學的辦學規模并不是最大的,教育資源不是最優的,但升學率特別是名牌大學的升學率高卻是年年提升。
靠的是實實在在的能力,我們不是培養人才,而是在創造人才,其實看看他們的作息時間表就知道了,你們的成績是努力得來的,在保證睡眠的基礎上,還有鍛煉的時間和看新聞的時間,對學習的時間安排更是十分緊湊。除了學習以外,學校每學期都會邀請一些知名學者、教授來開講座,幫助學生規劃方向,學校還與國外二十幾所高中成為友好學校,促進學生開拓眼界和英語水平的提高。
2、我想問,衡水中學個個都讀書那么厲害,有多少人是事業有成的?
我是非常認真對待樓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搜遍全網,想要找到畢業于衡水中學的畢業生的成功案例,結果是沒有找到,我看到的更多是對于衡水中學的教師能力的介紹,對于他們考試高分的報道,就是沒有關于衡水中學畢業生事業有成的報道。是人很優秀,沒報出來嗎?還是沒有多少真正優秀的,這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說,在學校高分的人,在社會上不一定能吃的開,對此,您怎么看呢?大家接力。
3、把衡水中學管理方法搬來農村中學,有三分之一學生輟學,你信嗎?
“如果將衡水中學管理模式搬來農村中學,將有三分之一學生輟學,”我完全相信!那些不相信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在農村中學工作過。不僅學生(人),即使世界上的萬物,其存在總脫離不了特定的環境,衡水中學管理模式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學習時間超長。(通常是“早5起,晚11睡,中午無休息,”)二是學習任務超重。(據說集隊、就餐也得看書學習,
)三是紀律超嚴。(學校說朝東,學生不能往西,否則,“辭退”伺候,)這種近乎軍事化的管理模式,之所以能在衡中實行,“三味”認為主要自有它的特殊原因:學校制度已上升為一種校園文化(或習慣)。衡中模式絕非建校時“天生”就如此,而是在特定時期、再歷經多年堅持、最終才形成的校風,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師生必定也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適應期。
不適者,也定有逃離的,至于在衡中模式已成為一種文化或習慣后的今天,所有自愿加入衡中的人,只不過是早有心理準備,“入鄉隨俗”地被動接受罷了。在今天的衡中,面對衡中模式,至少占60%以上的優秀生愿接受、也能接受;約占30%的中等生,為了升學理想,艱難地挺住;約占10%的“差生”或許正在策劃逃離,而在我們農村中學,好中差學生的占比正好與衡中相反:優生約占10%,差生卻占了約60%(包括學習上升學無望者)。
應該說新校長的這個治校理念是正確的,但實施不到2周,問題來了:全校輟學學生增多,以各種理由請長假的學生猛增,更有一些畢業班還出現了“保留學籍,請假回家,期終再來參考”的學生,學生總數不足500的學校,僅半月時間,就造成近50人逃離學校。其實,我們做老師的也理解這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上普高又無望,又怎么樂意在學校遭那份“活罪“呢?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在如此生源條件下,若實行衡中模式,那么,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因無望升學而逃離學校高壓管理,也就不稀奇了!記得是2015年,我們學校換了一任新校長,“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第一把火”整頓了學校老師的工作紀律實行全天坐班制后,“第二把火”就是整頓學生紀律,要求所有學生不得隨意時到請假、不得上課講話玩手機和睡覺、不得欠交作業、午休時間必須回教室自習等,為讓這一系列新規得到落實,開學后第一個月確定為“紀律整頓月”。